第7:荆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7
~~~
~~~
~~~ 杜永光
~~~ 赵曰春
2025年01月15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尚善为仁处世
赵曰春

  怀善仁之心,行于世之道,“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在华夏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为人处世尚善为仁”的理念源远流长,如熠熠星辰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前行的道路。它不仅是个人修身立德的根本准则,更是构建和谐社会、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善仁之心,是人性中最温暖的光辉。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用他们的言行诠释着善仁的真谛。孔子一生周游列国,传播 “仁”的思想,倡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以仁爱之心关怀着世间万物,希望用道德的力量感化世人,构建一个充满温情与道义的社会。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推己及人的善念,体现了对他人发自内心的关爱与尊重。在现代社会,雷锋同志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将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他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善,成为了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这些仁人志士的善举,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人们的心灵,让我们明白,善仁并非遥不可及的高尚品德,而是存在于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践行的行为准则。

  为人处世尚善为仁,能让我们收获真挚的友谊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当我们以善待人,真诚地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时,他人也会以同样的善意回报我们。在生活中,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次小小的帮助,都可能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拉近彼此的距离。相反,如果一个人自私自利,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不顾及他人的感受,那么他必然会在人际交往中处处碰壁,被他人所孤立。正如古人云:“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只有心怀善仁,我们才能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收获温暖与真情,让自己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宽。

  善仁之举,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一个充满善仁的社会,是一个互助友爱的社会,是一个人们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社会。当每个人都能将善仁的理念融入到自己的行为之中,社会上的矛盾与冲突将会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和谐共处、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在面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困难时,无数的志愿者挺身而出,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奔赴灾区一线,为受灾群众送去生活物资、提供帮助和支持。这些志愿者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善仁的力量,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让社会在困难面前依然充满希望和温暖。同时,善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一个崇尚善仁的社会,必然是一个文明程度高、道德风尚好的社会。只有全社会共同弘扬善仁精神,我们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不得不看到一些与善仁相悖的现象。部分人在利益的驱使下,丧失了道德底线,做出了许多自私自利、伤害他人的行为。这些行为不仅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也给人们的心灵带来了伤害。面对这些现象,我们不能坐视不管,而是要积极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传播善仁的理念,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同时,社会也应该加强道德教育,弘扬正能量,营造一个崇尚善仁、践行善仁的良好氛围。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为人处世尚善为仁,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坚守的人生信条。让我们怀善仁之心,从点滴小事做起,用自己的行动传递温暖与关爱,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收获更多的幸福与快乐,让生命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综合
   第4版:城事
   第5版:天下
   第6版:文体
   第7版:荆泉
   第8版:公益广告
7
荆泉
在红色历史的天空照耀下
尚善为仁处世
滕州日报荆泉7尚善为仁处世 2025-01-15 2 2025年01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