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沈庆庚 林鑫 报道
本报讯 近年来,级索镇坚持深耕社会治理,持续深化平安建设,大力开展送法上门活动,精准发力查隐患,多措并举筑平安,守正创新开新篇,为推动镇域高质量发展营造了宽松的社会环境。
送法上门“吃套餐”。为提高群众法治生活“品味”,该镇按照“配方科学、套餐适口、形式多样”的原则,抽调综治、司法、信访、公安、民政、农业等部门的专家组成讲师团,采取“文化大院办班讲课、法治广场授课、街头巷尾团座普法和你问我答以事说法”等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运用身边事例“渗透式”说法,实现“平常学法、遇事找法、办事靠法、遵规守法”的效果。截至目前,讲师团已入村宣讲11场次,发放宣传小册子650本、受众2600余人,现场解答群众法律咨询问题8个。“专家讲得实在,大家听得入迷,这样的活动俺喜欢。”潘楼村村民黄波笑着说。
网格排查“降风险”。该镇做实做好“排查早、事知晓、解决好”文章,按照“隐患排查不分家、人事家物全洞察、网格事项包保抓”的思路,认真落实50个村日排查、9个党总支周排查、镇职能部门月联查“三查”制度,建立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台账,明确“三包”层级责任人,强化措施,明确时限,跟踪督导,彻底把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让问题在一线解决,实现“信息对流、清单兜底、消号清零”的目标。“隐患排查要抓大不放小,不稳定因素要尽快消除,群众问题要用心用情、当断则断,坚决避免风险隐患叠加、小事推拖搁浅、难事绕道走、踢皮球现象发生。”级索镇平安法治办副主任王帅说道。
独辟蹊径“筑平安”。该镇用发展的思维破解难题,引导群众把精力和时间用到发现经济“富口袋”上来。同时,不断强化“法治、德治、善治、自治”功能,积极推进前端治理,立足有解思维,力求定纷止争,形成共建共治新格局。西杨楼村创新“139”矛盾纠纷调处新模式,潘楼村建立“村民说事室”,前王晁村组建“和事佬”调解工作站,26个村有了特色品牌。该镇以正向激励为导向,对村级开展量化打分、综合评定,前10名的村给予“个人奖励、村级奖牌、支部奖星”,大大调动了村级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形成了“竞赛、竞比、竞优”新态势。
下一步,级索镇将不断学习“枫桥经验”,创新社会治理新模式,着力在隐患排查求覆盖、矛盾纠纷调处重化解、法治化水平促提高、活化机制催化新动能上下功夫,常按“快进键”,奋力开创级索平安法治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