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民经济的壮阔版图中,国有企业始终是中流砥柱,是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民生福祉的坚实保障。作为普通国企职工,我们不仅是企业运转的“螺丝钉”,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热爱国企、奉献国企,不仅是职业操守的体现,更是个人价值与家国情怀的深度融合。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以怎样的姿态践行这份热爱与奉献?这值得每一位国企职工深思。
热爱国企,源于对国企使命与价值的深刻认同。国有企业自诞生起,就肩负着服务国家战略、保障民生需求的重任。从“一五”计划时期奠定工业基础,到改革开放后推动产业升级;从脱贫攻坚一线的驻村帮扶,到疫情防控时的逆行出征;从“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基建狂魔,到科技创新领域的突破攻坚,国企始终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作为国企职工,我们的工作或许平凡,但每一个岗位都是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关键环节。无论是电力工人保障万家灯火,还是科研人员突破“卡脖子”技术,抑或是基层服务人员守护民生底线,都在诠释着国企“国之大者”的担当。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份工作的价值,才能从内心深处激发热爱,将个人奋斗融入国企发展的洪流。
奉献国企,需要立足岗位,以实干担当诠释责任。国企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职工的辛勤付出。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应摒弃“躺平”“敷衍”的心态,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每一项任务。正如大庆油田的石油工人,用“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拼搏精神,在艰苦环境中创造工业奇迹;又如高铁制造团队,以“毫米级”的精度打磨零件,让中国高铁成为世界名片。新时代国企职工更应发扬这种工匠精神,把平凡的岗位当作实现价值的舞台。面对工作中的难题,不推诿、不抱怨,主动学习新技术、新方法;面对紧急任务,勇挑重担、加班加点;面对复杂挑战,敢于创新、突破常规。唯有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才能将“热爱”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实际行动。
热爱与奉献国企,还需树立大局意识,凝聚团队力量。国企的高效运转依赖于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的协同配合。在工作中,我们应打破“本位主义”思维,主动加强沟通协作。例如,在重大项目推进过程中,技术部门与市场部门紧密配合,才能精准把握需求、实现创新突破;后勤保障部门与一线业务部门相互支持,才能为生产经营提供坚实后盾。同时,我们要乐于分享经验、互帮互助,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通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将个人优势转化为集体优势,实现“1+1>2”的协同效应。此外,我们还应积极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从降本增效到流程优化,从技术革新到文化建设,每个人的智慧都能为国企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时代浪潮中,国企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与机遇。这要求国企职工不断提升自我,以适应企业发展需求。一方面,我们要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主动学习行业前沿知识、掌握数字化技能,成为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要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传统思维定式。例如,一些国企通过设立“职工创新工作室”,鼓励员工开展技术攻关和管理创新,许多小发明、小创造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作为国企职工,我们应积极投身创新实践,以创新思维破解发展难题,为国企注入新活力。
热爱国企、奉献国企,更是一种精神传承。老一辈国企人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了国企的辉煌,如今接力棒已交到我们手中。我们应传承“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基因,同时赋予其新时代内涵。在物质条件优越的今天,我们依然需要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为国企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当我们看到企业因我们的努力而发展壮大,看到个人价值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得以实现,那份成就感与自豪感,便是对热爱与奉献最好的回报。
国企兴则国家兴,职工强则企业强。作为普通国企职工,我们虽平凡,但只要心怀热爱、脚踏实地、勇于担当,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篇章。让我们以赤诚之心拥抱国企,以实际行动奉献国企,共同铸就国企新的荣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