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7月21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纵深推进改革 高效培养人才
我市积极构建体教融合育人新生态

  朱婷婷 报道

  

  本报讯 近日,我市在枣庄十一运举重比赛中斩获30金10银5铜的佳绩,男子甲、乙组及女子甲、乙、丙组五个竞赛组别金牌数均位居全市第一,创历史性突破,充分彰显了我市体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丰硕成果。近年来,我市把加强和改革青少年体育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推动,聚焦“善城善教、善竞善成”品牌建设,以“六声”教育为引领,以体育赋能全面育人,深耕后备人才发现、培养、输送全链条,积极深化体教融合改革,高质量推进市竞技体校办学模式改革,打造“让体育回归教育、让教育反哺体育”的融合生态。

  我市结合“六声”教育实施,提升体育课程教学质量,已构建以市竞技体校为龙头,11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32所全国体育项目特色学校和社会体育俱乐部为支撑的体育人才培养选拔机制。制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竞技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学校竞技体育指导员制度的实施意见》等文件,选聘市体校专业教练员和学校专业体育教师42人,组建全市学校竞技体育指导员队伍,分包21个学区(联区)和31所市直民办中小学,入校指导并监督各类校园体育赛事活动,适时选拔体育后备人才,做到了聚才荐才,应选尽选。截至目前,累计参加指导了1900余场次校级体育赛事,选拔了152名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体育苗子。

  为高效培养人才,我市积极搭建平台,高标准实施“十百千万”赛事活动工程,每年开展市级层面比赛10项以上,镇街学区(联区)、学校举办精品体育赛事100项以上,中小学校举办单项体育赛事活动1000项以上,每年参与体育赛事活动学生人数达到10万人以上,让“运动场上的呐喊声”响彻校园,营造出“校校有项目、月月有赛事、生生有特长”的浓厚体育氛围。结合青少年发育特点,优化体育项目布局,(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充分发挥市体校、市队校办学校、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体育特色学校、社会组织等协同功能,完善优秀后备体育人才梯队建设,集中力量建立了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举重、武术等竞技体育项目培养体系,助力多所中小学校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品”传统优势项目。2024年,我市举办了全省规模最大、项目最全、规格最高的县级中小学生运动会,并积极对接今年枣庄十一运及2026年省二十六运比赛项目,17项赛事活动贯穿全年,累计吸引10000余名运动员参赛。今年,我市新增13所学校入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认定名单。

  我市加快建立小学、初中、高中相互衔接的“一条龙”升学体系,进一步完善普通高中竞技体育人才招生政策,各普通高中学校逐年增加竞技体育招生项目和体育特长生数量,优先发展“三大球”项目。在市竞技体校,严格实施“训练比赛成绩+文化学习水平”双评价,教职工全天候24小时管理,并与周边中小学名校构建“教学联盟”,学生文化课成绩及格率提升70%以上,实现学习和训练双促双升。截至目前,市竞技体校已累计向国家、省队及体育院校输送1600余名体育人才,获评“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称号,2024年以来,培养输送的运动员及在校运动员共获得国家级以上金牌19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综合
   第4版:城事
   第5版:天下
   第6版:文体
   第7版:荆泉
   第8版:公益广告
中央宣传部 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 联合发布12名“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习近平同毛里塔尼亚总统加兹瓦尼 就中毛建交60周年互致贺电
我市积极构建体教融合育人新生态
夏日戏水季 清凉新出去
民营企业向新前进向高攀登
我市规范涉企执法优化营商环境
滕州发现华世奎书法石刻真迹
滕州日报要闻1我市积极构建体教融合育人新生态 2025-07-21 2 2025年07月2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