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家表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6月09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的父亲

  前段时间听歌手李健翻唱许飞的《父亲的散文诗》,情深之处让人潸然泪下。联想到过世整整十年的父亲,不能自已,是以为文,纪念一生坎坷、普通善良的父亲。

  父亲讳祥霖、字雨三,1932年出生在滕县,为易石园徐氏之十二世。父亲六岁丧父,因家境渐艰,没多久就随我祖母从县城南门里祠堂院(徐家人对徐家花园的称呼)搬出,迁居到东南园。1949年,父亲在临城县二区参加工作,还曾在滕西运输队、烟厂、啤酒厂等多处工作,在城关镇红旗小学(西关小学)当过代课老师。1985年,父亲离休。

  父亲古道热肠。二十世纪90年代初,一个多年未见的王姓老邻居,突然上门借钱做生意,父亲不假思索,借给三千元;一经常到巷口卖豆腐的小贩路遇父亲,说起家庭救急用钱一事,父亲毫不犹豫掏出身上仅有的二百元钱给他,连借条都没要。事后,父亲没少因此遭受母亲奚落,而那个卖豆腐的小贩直至父亲离世也再没出现过。类似事情颇多,虽被母亲抱怨,但父亲总默不做声,不多言、不争辩。

  父亲为人善良。父亲赶集买菜热“包圆儿”,就是将菜贩卖个差不多的剩下来的菜,全部买了。母亲则经常诟病父亲是“图贱买老牛”,让人当“冤大头”。母亲说则说,父亲却仍做且做。一次,我趁父亲高兴,问他缘由,父亲说道:卖菜的呆一天也不易,包圆儿好让他早收摊回家!

  父亲办事公道。平时亲朋邻居间有个红白喜事,经常被恳了去“当人头”“照应事”,因处事公正、周到,常为大家称道赞许。对待自己的孩子,父亲管教颇严。他信奉“子不教、父之过”,常言“棍头出孝善,娇养忤逆郎”。学业上自不必说,在做人上,父亲的老生常谈对我们更是常教常新。姊妹们一般在放学或者下班回家后,就不准晚上单独出门了。印象中有一次,三姐因和同学说笑玩耍晚回家一会儿,遭到父亲训斥,三姐不服顶嘴,被严苛的父亲一巴掌扇在脸上,后来再没有延时回家过。每每自己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发生争吵,父亲从不护短,总是首先批评教育自己的孩子。父亲的言传身教,成为我们姊妹安身立命的重要精神信念。

  家里安有固定电话,居家没有什么“业务”的父亲,却突然对老年手机很感兴趣,但“怯”于母亲的“管束”,一直没“敢”有所行动。没多久,父亲因糖尿病并发症引起偏瘫,行动不便,且说话含混不清。临逝前一年,常做轮椅的父亲嘴里经常嘟噜:“首节、首节。”大家都不解其意,母亲听清后就嚷父亲:你都坐轮椅了,走路走不动,说话说不清,又不能赶集下店了,要什么手机?不买!”姊妹们渐渐习惯父亲时不时“首节”的嘟囔声,不再理会父亲的执念。一次,我下班后,父亲一边热切地盯着我,一边嘴里不停嘟囔:“首节、首节”。我注视着父亲,突然间心里一热,豁然开朗,好像明白了父亲想要“首节”的真正意思,不是给他自己用的,而是给母亲用,让母亲以后随时随地都能和儿女们保持联系,他才放心。我问:您是想买个手机,给我妈妈用?父亲长舒了一口气,发出“呃”的声音后,就再也不做声了。买来老年手机后,我父亲面前教母亲使用,父亲一边看着,不时用行动不便的手揉着鼻子,脸上流露出欣慰的表情……

  父亲病重住院期间已彻底失语,我一直陪在他身边,经常鼓励他:爸,好好治,治好回家!父亲则用眼神表达着坚持治疗、努力和病魔抗争的决心。经过六个月的治疗,在普通病房和ICU病房间几经周折,父亲终于油干灯枯。弥留之际,我抱着他的头,泪崩耳语:爸,您放心,我们会把妈妈照顾得好好的!

  因为我知道,只有母亲才是父亲最长情的牵挂和不舍!2012年7月,父亲溘然长逝,享年81岁。

  父亲去世两年后的一天,一个陌生人寻上门来,亲手把二百元钱交到母亲手里,说:大娘,大爷借给我的钱,我得还上!正是那个卖豆腐的小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城事
   第4版:关注2021年高考
   第5版:社会
   第6版:家表情
   第7版:荆泉
   第8版:公益广告
6
家表情
我的父亲
母亲的“俗话说”
跟老爸喝点酒
滕州日报家表情6我的父亲 2021-06-09 2 2021年06月0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