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读《乡愁里的旧食光》
~~~
~~~
~~~—— 读《宋潮:变革中的大宋文明》
2021年07月08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味蕾是有记忆的
—— 读《乡愁里的旧食光》

  岁月荏苒,人的记忆或会渐渐淡薄,但留存于舌尖的味道却难消散。美食作家巴陵在散文集《乡愁里的旧食光》中,展开对人生之旅里一道道特色菜肴、地方小吃的回味,无论偶然邂逅,还是诚心所至,每段历程都显得难能可贵,凝结成今昔共有的情愫。巴陵借由美食传递出的,有山野炊烟、围炉夜坐,有街头飘香、大快朵颐,更有沉甸甸的追忆。

  该书分为“荆楚绝味”“湘辣时光”“巴蜀滋味”“高原味道”“食光杂谈”五章,40余篇文字涉及湖北、湖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地的美食,既有耳熟能详的皮蛋拌豆腐、回锅肉、过桥米线,也有深藏“闺中”的张家界岩耳、洞口擂钵菜、苗族打油茶、楚雄牛肝菌等。不同的地域特征和民族文化,促成了美食多样性,然而看似毫无关联的迥异做法和味道,却在游历者的味蕾上达成了共识,积淀为一种难以忘怀的“乡味”。

  “一碗到手,清香扑鼻,沁人肺腑。喝在口里,满嘴生香,既解渴又饱肚,还有特异风味。”这是巴陵笔下的苗族打油茶。此外,味道醇香的土家族茶汤,口感清爽的彝族荞酥,也在书中得到了原滋原味的展示。“尝尝那酥脆爽口的茶点,清香爽心的油芬,都让我无限神往他们的生活。”虽茶香四溢,亦难解游子思乡情。巴陵对故乡美食念念不忘,他在描写醴陵焙肉时写道:“即使背井离乡、远走他乡,甚至流浪天涯,都会思念家乡的焙肉味道,不愿忘记那咸香的滋味,时刻飘荡在口腔,留在记忆里。”

  湖南人吃辣是饮食习惯,更是生活所爱。巴陵将笔墨落于邵阳洞口,这里产的辣椒肉质厚实,甜味纯正,是嗜辣者的首选食材。擂钵辣椒是洞口的家常菜,传统做法是“把青辣椒去蒂洗净,用火烤熟,然后放入擂钵中捣碎,拌入调料就可以上桌。”因为制作简单,所以又被叫做“懒人菜”。在这个“家家户户都有酸辣椒坛子”的地方,酸辣椒也是洞口人不可或缺的日常美味,青辣椒在酸水里浸泡一周后,“个个气鼓鼓的,像新鲜辣椒一样娇艳欲滴,吃起来又酸又甜又辣又脆,极其美味。”巴陵听当地人说,外出打工的人们每当回到故里,无论行李有多繁重,都要携带一包酸辣椒远行。

  书中提到的米面食较少,不过七八种,但一条条洁白柔滑的面条、米粉,编织出了一方水土数代人记忆的经纬。四川双流的肥肠粉,“将粉条放入煮有肥肠的开水锅里,等锅中冒起水泡,提出竹漏斗,倒进铺了豆芽和香料的碗里,舀一勺肥肠盖在上面。”源于云南蒙自的过桥米线,“做法简单,将胡萝卜、黄瓜、香菜、金针菇改刀,虾干和肉片洗净待用,大火煮开鸡汤,放鸡油封住热气,依次加入鸡蛋和各类辅材……味道可口。”

  巴陵在娓娓道来各地美食的同时,还对它们背后的历史渊源、多元衍化、烹饪精要等进行了探究和解读。比如围绕皮蛋拌豆腐,他讲透了这道常德澧县传统菜的前生今世,远溯千年诞生之谜,近论诸多改良技艺,并透露出一种少为人知的家常做法。

  一餐一食,常能唤醒深情过往,因为味蕾是有记忆的。而最绵长的乡愁,顺着味蕾游走,无过于老家的味道。“吃过有记忆,事后有回味”,从舌尖到肠胃,从肠胃到心头,大抵是回归故乡的最短路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城事
   第4版:专版
   第5版:民生
   第6版:阅读
   第7版:荆泉
   第8版:时代楷模公益广告
味蕾是有记忆的
《财富的未来: 技术变革时代的 新经济体系与价值重塑》
《你好,价值!》
重现宋朝人的“潮”生活
滕州日报阅读6味蕾是有记忆的 2021-07-08 2 2021年07月0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