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逝的身影》收录了44篇散文,分为古今两编。故事的主人公有万世师表、诗坛圣哲、士林翘楚、女界英豪,亦有学者教授、他乡游子、退休技师、爱母慈嫂、年少玩伴……他们既为个体,又继承与延续了中国人的性格与精神特质。
在王充闾看来,写人就是要写人的内心活动,写人性深处的东西,加上历史审美的升华、诗性的发掘美化,散文也就实现了突破。作文不仅要“在历史里吟咏诗”,更“要从历史里创造‘诗的史’或‘史的诗’”。
评论家孟繁华认为,王充闾的散文在温和从容的书写中恰恰表现出了一种铮铮傲骨,在貌似散淡的述说中坚持了一种文化信念。这是他的散文获得普遍赞誉的重要原因。
【作者简介】
王充闾在当代散文家中别具特色,他不仅关注历史与文化、传统与现实之间的内在联系,着力于文字的审美趣味,更追求文章所能达到的历史、情感深度。在早年《沧桑无语》《春宽梦窄》等文集中,他以审美姿态与历史对话,以诗意而不失严谨的风格书写历史沧桑。近几年的写作中,《国粹》《文脉》等作品着重中国人文传统,探寻中国人的心灵轨迹,体现出作家的文化自觉。王充闾的散文新作《永不消逝的身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汲取以往散文创作经验,以古圣先贤和身边不平凡的人物为纬,以人物的精神世界、心灵体验为经,编织出民族文化基因与中国人性格的精神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