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黑暗,向光明
我愿时刻背后靠着死亡,眼前守护信仰。后生,我是李大钊。
我记得第一次听闻他,是在历史课上。我摇头晃脑地背诵:“李大钊,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先驱,第一位高举马列主义旗帜的领导者。”毫无感情。如今,从《觉醒年代》到《开学第一课》,他从一个抽象人物转为一位真实伟人,我一点点探寻他,愈了解,愈明晰,愈敬仰。终于,他从历史课本中一跃而出,一脸严肃地踱步到我面前,一身黑衣,一双黑布鞋,双眼中凝着幽幽的古潭,瞳仁墨黑如夜。
你猜,他说了什么?我听着听着笑了,笑着笑着哭了。从前,总有人告诉我,少年自恃年少,韶华倾负,却不知青春有尽,再无年少之时。我想,如今我终于可以义正词严地反驳他:“少年当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民族,青春之国家,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不是我说的,是他说的。
这盛世,如君所愿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前人,它是小康社会。
“小康”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汉,我自认为它的意思是:即使是普通的百姓,也能够平安康乐。我想那些人们一定想不到,2000年后,在封建时代不可能实现的希冀终于成真。小康社会的实现既有外部复杂环境的助推,又有内部领导核心的决策和国家体制的转变。可不管怎样,这盛世,终于如前人所愿。
你猜,它说了什么?我听着听着哭了,哭着哭着笑了。它说,它踩着无数人的尸体爬过去,血流成河,哀鸿遍野。我悲哀,自己永远无法分担前人的痛苦,我多么希望他们的眼泪能从我的眼中流出。它说,现在的人们衣食无忧,得以天下大同。我欢喜,它终于可以抚平逝者的伤疤,慰藉他们不甘的灵魂,给予他们血红色的哀悼缅怀。它说,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为国,断脊折腰
诸葛亮既鞠躬尽瘁,我亦断脊折腰。孩子们,我是张桂梅。
《开学第一课》直播张校长在华坪女子高中演讲的全过程。她慷慨激昂,字字铿锵,眉目间英气与柔情共生,睿智与朴实同在,严肃与和蔼并存。为国,她远赴山区支教;为女子,她毅然开办学校;为祖国将来,她选择一辈子在这大山中教书。我无法想象她的坚韧不拔与艰难困苦,我想她亦不懂我的崇敬尊重与景仰渴慕。有时,我总觉得自己永远不及她,因为单是那一份敢于跨进大山的勇气,我都没有。
你猜她说了什么?我听着听着笑了,笑着笑着哭了。她的眼睛告诉我,这大山里的孩子们不可以一辈子待在这里,她们要走出大山,为祖国奉献一切甚至生命,这才是对大山最好的回报。我终于眼含热泪,笑着朝她挥了挥手,感动得无以复加。
玉者,国之重器
铮铮铁骨,军人如玉。此乃,国之重器!少年们,他们是军人。
开学后军训,教官们在热烈掌声中阔步而来。仍记得当年埃德加·斯诺赞美邓发“拥有黑豹般的优美风度”,如今与之相比,毫不逊色。军训八天,且大多数为阴雨绵绵的天气,可我不仅黑得赛老家灶锅的底,也被训得腰疼腿也麻。即便如此,未敢言弃,因为这不仅是自我较量,而且……我偷偷瞧了一眼教官。是了,有他们在,我又怎敢畏缩不前?
你猜他们说了什么?我听着听着哭了,哭着哭着笑了。他们说从前的军人在战场上奋力拼杀,永不知下一颗子弹将从哪个方向射来,刺穿谁的胸膛。他们说如今的军人在骄阳烈火下汗流浃背的训练,以身捍卫祖国。记得第一天站军姿时,我软趴趴地站着,两臂无力地垂在身侧,此时的我不知道教官潜伏在我的身后。他伸出手,出其不意勾了我的手,我吓了一大跳,愣了许久。“看你手放的呀,跟小鸡爪似的!”周围的同学使劲儿绷着脸,差点笑出声来。我装傻充愣,却暗地里将双臂靠近了身侧,绝不能让别人小瞧了去。
军人的一生似玉一般,流淌出君子之风,温润的玉散发出温和绵软的气韵,却比玉更拥有铁血豪情。我几乎找不到词去形容了,便只好说一句:汝芳华一世,竟余韵千年。
中国太需要新鲜的血液,源源不断地输送希望与荣光,中国亦需要坚实的筋骨,支撑这具已存千年的躯体。从前,中国一定需要他们,未来,中国必定需要我们!我们把青春献给祖国,他们知道我们,她们知道我们,祖国不会忘记我们!
(指导教师 孟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