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喜欢读书的人,都有自己的读书见解。特别是那些取得了一定成就的作家,他们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与他们善于读书有很大关系,而且,他们的读书见解常常是独到的。王安忆是当代著名作家,关于读书,她就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大家都知道,想象力对于一位作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一个从事写作的人,必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写作需要想象力,读书是否也需要想象力呢?王安忆认为读书也是需要想象力的:“阅读是需要有准备的工作。看电视、电影都是可以直接接受的,而阅读对接受方来说是需要想象力的。对于读者来说,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把语言材质再转化,也是需要想象力的,这是一种需要付出劳动的享受。”
对于一个喜欢读书的人来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十分重要。我们经常会在书上看到古代的神童和现当代的一些名家在几岁的时候就开始阅读经典书籍的记载,当然,这样的情况只能发生在神童和名家身上,大多数人是不可能那么早就养成阅读习惯的。那么,对于普通读者而言,最迟要在什么时候养成阅读的习惯呢?王安忆给出的答案是“20岁”:“一个人要读书,应该在20岁的时候就养成这个习惯。像我们小时候看书,根本也不理解,也没什么思想负担,就是拼命读,管它懂不懂,但这段时间训练了我们阅读的习惯,这种习惯就像婴儿吞咽的习惯一样。用医生的话来说,这个吞咽的习惯如果错过了1~3岁这个阶段,可能就再也学不会了。”
这些年来,出版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是买书的人越来越少;另一方面书的价格却不断上涨。人们本来就对读书渐渐失去了兴趣,出版社还把书价定得那么高,大家不是更不愿意买书了吗?于是,有一些人便把不再读书的原因归咎于书太贵。但王安忆却不这样认为:“我觉得还是对阅读的兴趣的问题。说书太贵很不公平,中国人现在都很会花钱,买双一两千元的鞋子不会犹豫,为什么就会嫌书贵,应该说中国的书还是比较便宜的。就说一本空白的笔记本,没什么知识产权在里面,还要卖几十元呢。”
王安忆的说法是十分正确的,一个人如果能坚持长期阅读,说明他对阅读行为有持续的兴趣。一个酷爱读书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会坚持读书的,即使书涨价了,但只要没涨到承受不起的天价,他还是会买来阅读的。这就和有烟瘾的人一样,这些年来,烟的价格也不断上涨,但有烟瘾的人却照抽不误。有阅读兴趣的人也是这样。
对于专业人才和要考学的学生来说,读书是有明确目的的。但对于大众读者来说,读书的目的显然不会那么明确。那么,读书能为大众读者解决哪些问题呢?王安忆认为,读书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当外部生活不是那么丰富的情况下,我觉得阅读真的是一种享受。喜欢阅读的人为什么不愿意放弃阅读,就是因为他需要想象力,阅读对他来说天地实在太大了,是别的艺术所不能代替的。再说,一个人再长寿也就活一生,而阅读可以让我们通过这个媒介享受各种各样的人生。”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大众读者读书都是为了享受,有些人读书是为了消遣,比如,有些人在出门乘车的过程中总是要带上一本书,在车上进行阅读。这其实就是为了打发寂寞的乘车时光,是一种很明显的消遣性阅读。不仅仅是乘车,有的人在家中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也会选择读书。这种消遣性阅读是否可取呢?王安忆的回答是肯定的:“我觉得,把读书作为消遣也不错,总比搓麻将要好。那么喜欢读书,这里面肯定也有享受的成分的,即使站在消遣的角度来读书,也很好,那一定是一种使人变得好的享受。”
王安忆是文学大家,同时还是大学教授,因此,她的读书观才会如此与众不同,才能给我们带来诸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