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荆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张善存
~~~ 程应峰
~~~ 徐承伟
~~~ 刘跃
2022年02月11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壬寅年说“虎”
张善存

  说到“虎”,人们常会联想起和虎有关的故事成语,比如狐假虎威、龙腾虎跃、虎虎生威、如虎添翼、将门虎子、生龙活虎、卧虎藏龙、三人成虎、龙争虎斗、为虎作伥、虎视眈眈、暴虎冯河、降龙伏虎、虎头蛇尾、与虎谋皮、虎踞龙盘、骑虎难下、狼吞虎咽、虎背熊腰、照猫画虎、调虎离山……民俗谚语如初生牛犊不怕虎、一山不容二虎、虎落平阳遭犬欺等等。若查一下有关辞书的收录,这样的成语俗谚不下二百条,足见“虎”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单在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我们就不难读到“林冲误闯白虎堂”“景阳冈武松打虎”“李逵为母报仇沂岭连杀四虎”等故事,妇孺皆知,百读不厌。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唐寅,因生于虎年虎月虎日虎时,故“名寅,字伯虎”,也是童叟皆知的佳话。到了清朝,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借花妖狐魅来表达社会理想与爱憎情感而天下闻名,殊不知与虎有关的故事如《张诚》《黑兽》《田七郎》《云萝公主》《苗生》《锦瑟》《浙东生》等也有十二篇之多,这些虎故事的背后,蕴含着作者刺贪刺虐的思想意蕴,比之前代艺术价值更高。

  老虎因凶猛,代表着正义和勇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已被认为是驱邪避祸的祥瑞,所以还有“虎臣”“虎符”“虎节”之谓;又因与“福、富”谐音,还有“福运、富贵”的寓意,所以在古代民俗、神话传说以及艺术作品里,总能见到各种老虎的形象。 

  既然如此,向来喜欢赋诗填词、托物言志的那些文人墨客,自然不会舍“虎”求猫,在他们的作品里流传下来有关“虎”的诗词更丰富多样而意味深长。借助“虎”意象一展雄心壮志,也算得我们一个重要文化传统,拿唐诗宋词来说,描写“虎”的诗词佳作就很不少。

  “白虎摇瑟凤吹笙,乘骑云气吸日精。”是初唐宋之问《王子乔》中的诗句,白虎是一种带有祥瑞的神兽,它为飞升的仙人王子乔鼓瑟,仙气飘飘的意境不言而喻。

  到了盛唐,以《猛虎行》为题的诗作就很不少,其中的壮怀豪情绝对算得上一种盛唐气象。仅在大诗人李白的诗集里,我们就读到了诸如“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梦游天姥吟留别》)、“风引龙虎旗,歌钟昔追攀”(《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书秃千兔毫,诗裁两牛腰。笔踪起龙虎,舞袖拂云霄”(《醉后赠王历阳》)、“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肠断非关陇头水,泪下不为雍门琴”(《猛虎行》)……不一样的虎行虎态,书写着一样的豪放飘逸,淋漓尽致,不愧“诗仙”之号。

  “少年从出猎长杨,禁中新拜羽林郎。独到辇前射双虎,君王手赐黄金铛。”晚唐张籍的这首《少年行》通过对猎场射虎的描写,展现少年英气勃发的威武气概,英雄主义色彩溢于言表。

  “白日射金阙,虎豹九关开。见君谏疏频上,高论挽天回。”是辛弃疾一首《水调歌头》词作的开篇,以虎豹形容皇宫富丽堂皇,气象森严,虽然他本人一生壮志难酬,但其豪放词作常常给人以气冲云霄之感,誉之为“词中之龙”绝不为过。

  在自然界中虎是食物链最顶端的动物之一,作为“百兽之王”,老虎勇猛威武、雄壮有力,加上其嗜血凶残的习性,总令人生畏。《管子今诠·形势解》有云:“虎豹,兽之猛者也,居深林广泽之中,则人畏其威而载之。人主,天下之有势者也,深居则人畏其威。”统治者借用威武雄壮的虎形象和名号来显示地位之显要,以虎类比其权力也是常有的事,所以才有“老虎屁股摸不得”“苛政猛于虎”等说法,虎便成了至高权力的象征。 

  “虎”的造字本义为袭击人类的山中兽王。从“虎”字书法演变可知,甲骨文、金文均为典型的象形字:虎头硕大,虎牙锐利,虎爪强劲,虎纹美丽。到了小篆,“图画”形状不见了,而突出“虎纹、虎足”两大特点。所以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曰:“从虍(hū,俗称‘虎字头’),虎足象人足。”与虎相关的字也都采用“虎”作边旁。又曰:“虎,山兽之君。”称“虎”为君,这个释义挺有意思,“乳虎啸谷,百兽震惶”(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在山林中一呼百应、万兽臣服,可不就是君了?

  总之,作为生肖意义上的“虎”,随着古往今来的文化积淀,在我们脚下的大地上已被赋予了更为丰富多彩的文化意味。在又一个壬寅年到来之际,生个虎头虎脑的男孩名“小虎”,有个生龙活虎的女孩叫“虎妞”,都有着极美的象征意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综合
   第4版:城事
   第5版:冬奥会
   第6版:图说
   第7版:荆泉
   第8版:公益广告
壬寅年说“虎”
三首悯农诗
“喜念”和“恶应”
桥玄慧眼识曹操
滕州日报荆泉7壬寅年说“虎” 2022-02-11 2 2022年02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