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荆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7
~~~
~~~
~~~王广增
~~~七律·北京冬奥会
开幕式感怀
~~~赵月成
~~~马西良
2022年02月17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捡有的
王广增

  每逢佳节倍思亲。

  我记事的时候,村里有了打面机,也就是粉碎粮食的机械。不累人,效率高,但做出来的食品不香。

  咕喽喽、咕喽喽……这是石碾来回转动的声音,缓慢、婉转,又像老牛的步履,如果你没听过,说明你是50后。

  嘭、嘭、嘭……是碓窝子(一个石柱上挖一个深坑,加一配套的石杵)砸粮食(去壳或是破碎)的声音,如果你没听过这个声音,说明你是70后。

  吱吱、呀呀,吱吱、呀呀,吱吱、呀呀……是石碾去壳或碾碎时转动的声音。如果你没听到过这个声音,说明你是90后。

  刺刺、刺刺……这是石磨的磨牙磨蹭的声音,均匀而涩涩,像极了老牛反刍时磨牙的声音。现在复古的不多,石磨算是之一吧!但也不用人推了,用电机带动。

  如果凌晨两三点钟的时候,当你听到吱吱呀呀的声音,要么是母亲,要么是邻居婶子大娘,趁生产队上工之前在那里轧碾碎粮。

  小时候我生长的地方,属于滕县城郊公社的最东面,在我家的街对过就有碾道,一盘二百多年的石碾就盘亘在那里,除了阴天下雨,吱吱呀呀的声音就没停过,在家里时不时地就能闻到涩涩的生粮食味,刺激你的神经和味蕾。

  碾道的北面和西面是住家的院墙,到了深秋和冬天,西北风刮起的时候,碾道里靠墙处就是老人和我们小孩子晒暖的好地方,反正不耽误轧碾,人多了和轧碾的说话拉呱还能提高效率呢。

  从前在农村,破碎粮食大多用石碾碾轧,玉米、小麦、高粱、地瓜干等,也包括稻谷去皮,豆饼的破碎,面头的粉碎,辣椒酱的制作等。

  轧碾要有工具,一是轧碾棍,一条一米多,比虎口粗些的,结实的榆木棍或是洋槐棍。二是笤帚,一个一头带有长把,另一头带有长苗子的,像极了今天扫床单用的塑料刷子,只不过扫床用的是塑料做的,而扫碾用的是专门种植的谷物的穗头做的。三是水桶和水舀子,因碾轧辣椒、胡椒,或是粗盐,喂猪的饲料等,这时的碾不能直接再碾轧我们吃的粮食,否则做出来的饭菜要么辛辣,要么牙碜不能吃。所以这样碾完的碾,要进行彻底清洗,完了晾干才能再使用。有时还用到铲子、簸箕、箢子。所有这些,我们家里都有,正好我们家就住在碾道对过,只一路之隔,所以我们家就成了众多乡邻们借用这些东西的地方。

  今天,大婶来,进门就大声,三嫂子,我借点东西用用。母亲就说,他婶儿,你捡有的(就是捡有的借,只要有,我就能借给你)。忘了带扫帚了。母亲就到屋里拿扫帚给她。

  明儿,远门嫂子来,三大娘,我借点东西,母亲就说,他嫂子,你捡有的。远门嫂子就说,没拿铲子。母亲就到厨房拿了铲子给她……

  轧碾棍是不需要专门借的,一般都放在大门的后面,谁用,谁就直接去拿,也不需要言语。当然了,谁用完,谁就再放回原处,下一个人好拿好用。

  遇到老奶奶等年老体弱的,碾个豆扁,碎个花生,母亲也会拿着棍和笤帚,到碾上帮着轧完,把棍和笤帚再拿回家。

  碾道也是一个人员聚集的地方,帮忙轧碾的,等待轧碾的,闲来无事凑热闹的。东家长,西家短,所以碾道是信息的集散地,与井台相似。

  母亲是不去那儿的,虽然近在咫尺,因为母亲有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她要拼命干活,好让孩子们吃好喝好穿好,她是无暇顾及那个地方的。

  母亲没有多大本事,对邻居们一时无法周转来家里借用东西,总是尽其所能,帮助他们渡过眼前的囧境和难关,不吝不弃不悔,我们小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所以我们也都成为了母亲一样的人。

  我现在还在农村住,有人去家里借东西,耳边顿然响起母亲的声音:你捡有的!于是我就顺口答道:你捡有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综合
   第4版:金色年华
   第5版:冬奥会
   第6版:文体
   第7版:荆泉
   第8版:公益广告
7
荆泉
捡有的
咏雪
“干”与“稀”
安静祥和的大年
滕州日报荆泉7捡有的 2022-02-17 2 2022年02月1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