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沛
春节和元宵节已过,当上班族重新回到工作岗位时,很多人会有不适的感觉。在工作和生活中,他们会感到精神不集中、疲劳、食欲不振等,工作状态与假期前相差很远。这就是所谓的“假期综合征”。那么,怎样才能消除这些症状,更好地投入工作呢?专业人士建议,要从身体上和心理上都做好调节,以恢复正常的工作状态。
保持合理作息
春节假期,许多人都是选择利用长假回家过年,或者走亲访友、出门旅游。出门在外,饮食作息难免会不规律。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的突然改变,会导致人的精神过于紧张,从而打乱原有的生物钟,让身心产生疲劳。另外,春节期间饮食不规律,导致春节长假过后,人们一下子到达工作岗位,面对正常的工作餐,就会感觉食欲不振,进而产生精神疲惫、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
市心理学协会会长郝云霏说,上班之后,大家要尽快恢复原来的生活节奏。
首先,节日期间,大部分人都会出现脂肪摄入量过高的情况,这样的身体状态对工作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在上班后,人们应该注意调整饮食结构,恢复到正常的规律饮食。
其次,确保睡眠的规律性。晚上不要参加引起情绪高度兴奋的活动,也不要让大脑高度活跃,可听些舒缓的音乐,用热水泡脚,帮助大脑尽快进入睡眠状态。第二天早上起床后可散散步、做做操,给身体一个缓冲,才能精神饱满地迎接新一天的挑战。
进行适度运动
所谓过年胖三斤。春节长假期间,许多人忙于聚会、玩乐,就放松了运动锻炼,假期结束后,不少人急于甩掉节日期间积累下来的脂肪,就会极端地选择较为剧烈或长时间的运动。其实,这样做是不可取的,不仅不能起到健身减肥的作用,反而会给身体健康带来威胁、埋下隐患。假日期间,大多数人的状态就是吃了睡、睡了吃,看看电视、刷刷手机,躺着的时间多过站着,却是越闲越累,很容易感到身体疲惫。因此,节后健身运动量不宜突然增大,要给身体一个适应的过程,可根据自身实际降低强度、缩短时间,控制运动量。
郝云霏建议,随着天气渐暖,大家可以多到户外走一走,适量增加慢节奏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舒缓精神紧张和身体疲累。也可以把健身锻炼融入日常生活中,如:下班时步行一段路程,以爬楼梯代替坐电梯,看电视时保持直立或轻运动状态等。饭后切忌立刻运动,以免加重消化系统和心脑血管的负担,对人体产生消极影响。
自我心理调节
节后刚上班,很多人会感到烦躁、心绪不宁、注意力不集中,还有不少从家乡返回工作或学习地的人,随着假日的结束而产生孤独感。
郝云霏表示,大家可以给自己树立一个新的目标,包括工作与生活两方面,如学习一门课程、掌握一种技能、通过一次考试、完成一个项目、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等。要尽量调节自己的心态,多与人沟通,或是向家人朋友倾诉心事,多和同事沟通交流,快速与工作建立连接,以便尽早进入工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