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荆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05月18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苏东坡的格局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一生宦海浮沉,命运多舛,但他胸襟豁达,依靠内在强大的“定力”和“排解能力”,把一个个痛苦的遭遇化成了随遇而安的机遇。东坡义释“李鬼”便是他胸襟豁达、宽以待人优良品德的一个缩影。

  宋哲宗元祐年间,苏东坡因仗义执言获罪于当朝权贵,被外放到浙江的钱塘(今天的杭州)担任知府。杭州经济发达,是国家的“钱仓”,但由于地方征收不力,国库受益无多。所以苏东坡一到任,便开始大刀阔斧地整饬税收秩序。他派负责税赋征收的“务官”进行全城稽查,发现偷税漏税者,即行处罚。此招果然见效,税源潮水般涌来。一天,务官将一名在稽查过程中抓获的“违法商贩”送交苏东坡——此人非比寻常,苏东坡听罢汇报也决定亲自升堂审理:此人竟敢冒充苏东坡之名,往外地贩运商品!

  苏东坡立刻升堂,审问“李鬼”。一审问才知道,这名撞到枪口的“李鬼”名叫吴味道,是福建南剑州乡贡进士。吴味道进京赶考,由于家穷掏不起路费,便想沿途贩点货物,挣点银两作为路上的盘缠和在京读书备考的生活用度。于是,他在朋友的指导下,从南剑州买了好多薄丝,准备贩到遥远的京城。可是,从南剑州到京城,沿途设有许多收税的关卡,如果实额缴税,到了京城,他不但挣不到钱,还得把手里的薄丝全部搭上!迫于实情,吴味道想出了一个瞒天过海的办法:冒充知州苏东坡,假说这批薄丝是钱塘知州苏东坡送给京城的弟弟苏辙的,这样便可以逃税过关了。

  按照北宋的律法,就吴味道这种情况,没收货物并处罚款是最轻的发落了,况且他居然敢冒充堂堂知州的名义逃税,败坏地方长官的社会名声,可谓情节严重,影响极坏,打他个三百大板再关进大牢,也是罪有应得。可出人意料的是,苏东坡非但没有对吴味道实施责罚,反而将薄丝折价换成银两付给他,等于吴味道的货物苏东坡给买下了;并且亲笔写下自己的姓名、官衔和弟弟苏辙在京的详细地址,且给弟弟苏辙写了一封信,嘱咐弟弟督促吴味道温习功课,抓紧时间备考,并让弟弟负责吴味道在京的一切生活用度。这个宣判结果,真是令吴味道做梦也没有想到!他当堂长跪不起,嚎啕痛哭,感激之情可想而知!

  吴味道一帆风顺地来到了京城,开始安心地温课备考。第二年,他不负众望,会试中榜。高中进士后,吴味道亲自登门拜谢苏东坡,感谢苏东坡的宽宏大量和济人以困。后来吴味道在苏东坡的教诲之下,为官清廉,爱民如子,政绩卓越。这是后话。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就是苏东坡,胸襟如滔滔江水,澎湃东去。其为人处世的宽宏与豁达,不仅折射出了人格的光芒,也为后世为文者、为官者,树立了标杆。苏东坡义释“李鬼”的故事成为史上一则盛传的佳话,也就不足为怪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综合
   第4版:城事
   第5版:天下
   第6版:健康养生
   第7版:荆泉
   第8版:广告
岗上遗址的陶文与五千年中华文明
苏东坡的格局
不与失主争“失物”
滕州日报荆泉7苏东坡的格局 2022-05-18 2 2022年05月1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