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过很多来自县城的“小镇做题家”,高考给了他们一个看世界的机会,我也不例外。
“小镇做题家”,这是自己高考十几年之后突然热起来的一个词,里面有些许自嘲和些许宽慰:我能走到这里,也挺不容易的哎。
离开小城,会发现世界很大,生活方式很多,每个人的节奏和生活方式都能找到共同的圈子,世界是多样存在且合理的。
这些思维底色可能对北上广深的孩子是一种天然,但是对于我自己,可能只有通过高考这把梯子去触及、体验和理解。
所以就变成“我奋斗了十八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吗?想来也不是的。
高考的过程,尤其是没日没夜奋斗刷题的日子,也是人生一次难能可贵的经历。
心无旁骛和努力就有收获,会让高考这件事在以后的人生中一直闪闪发光——“想当年我也这么奋斗过的呢!”
其实回想起来,高考本身并不难,难的是这是一个选拔性的考试,简单的事情要求不出错就变成了很难的事情,只有具有极强意志品质的孩子有胜出的机会。
而这一点也是高考选拔的意义之一,在国家并不能将优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情况下,社会选择把这个机会给那些坚定的、自律的、充满信念的孩子。
如今我的孩子也快到了上学的年龄,想想未来他也要经历中考、高考,老母亲的心不由得就揪紧起来,第一次去想象考不上该怎么办这个问题。
对自己能下狠手,孩子毕竟是另外一个人,除非他自己觉悟,在很小的时候想明白,否则我似乎也没什么办法保证他一定能学业优秀。
还好高考现在也不是唯一的选择,国内外接受高等教育有很多的途径,这时回到学习的本质就变得有意义起来,通过教育发现每个人的天赋,让每个人做自己擅长且热爱的事。
能在这里想入非非为孩子设计不同的路径,大概也得益于我十几年前考了个还不错的成绩吧?
(周诺,2006年高考,北京大学本科、硕士,现供职于南京某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