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之好”是人们普遍熟知的成语,意思是两户人家结亲。“秦晋之好”原来是建立在互为所用的基础上,其典故的来源,更是足以说明其背后的意图,甚至可以说是某些阴谋成分的存在和算计。
春秋时期,秦、晋两国间的相互嫁娶已成惯例。秦穆公刚刚登基为君,有睥睨天下的野心。当时晋国占据中原宝地,是当时的大国之一,所以秦穆公向晋献公求亲,娶了晋献公与齐姜的女儿伯姬。
晋献公老来昏庸,被美色所困,为了讨好自己的年轻妃子,立幼子奚齐为王,竟然杀了太子申生。晋献公的另外两个儿子夷吾和重耳见状心寒,生怕下一个死的就是自己,所以均逃往他国避难。夷吾直接投奔了姐姐伯姬,得到姐夫秦穆公的庇护。
晋献公死后,夷吾联合里克、邳郑父等臣子将新君杀死在宫中,派人通知重耳回国,但重耳忌讳夷吾的手段狠毒,拒绝了回国的邀请。不过,夷吾想要回国称王也并非易事,只好请求秦穆公出兵帮助自己返国继位,答应事成之后送秦穆公河西5个城池。秦穆公为了得到土地利益,便命大将公孙枝率三百兵车,送夷吾回国继位,就是后来的晋惠公。
后来,晋惠公不守信用,当上君王便毁了之前许诺给秦穆公五个城池的约定,秦穆公恼羞成怒,决定与晋国断绝往来。不久,晋国突然遭逢旱灾,颗粒无收,晋惠公没办法,只好再次找秦穆公这个姐夫帮忙。秦穆公考虑到晋国对自己还有用处,便借粮给了晋国。不料第二年秦国大旱,晋惠公不但不帮忙,竟反过来讽刺秦国。
秦穆公不能受气,遂令闻名遐迩的宰相百里奚为帅攻打晋国,将督战的晋惠公俘虏了。伯姬见自己的弟弟被俘虏,生怕秦穆公杀了他,于是使出了浑身解数,终于让秦穆公改变了主意,迫使晋惠公割地求饶。晋惠公无奈之下只好将土地奉上,还把儿子公子圉送到秦国做人质,这才使两国关系修好。
公子圉在秦穆公眼里,就是另外一个可以利用的夷吾,于是秦穆公便将自己的女儿怀嬴嫁给了公子圉,让妻侄成了自己的女婿。几年之后,晋惠公病了,公子圉怕父亲将国君的位置传给别人,扔下怀嬴逃回晋国,果然坐上了皇位。没想到公子圉也是个忘恩负义之人,竟然定下国策,与秦国老死不相往来,妻子也不要了。秦穆公一看这个女婿是个不义之徒,决定要帮重耳夺回晋国国君的皇位,遂把怀嬴再次嫁给了重耳。论关系,重耳本是秦穆公的大舅子,但如今又成了秦穆公的女婿;怀嬴一女嫁二夫,从前夫的妻子变成了前夫的叔母。
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耳赶走了公子圉成为晋国国君,就是晋文公。但难以料想的是,秦穆公扶持三代晋国国君,都遭到了背叛。晋文公拒绝与秦国往来,发愤图强,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而秦穆公直到晋文公死后才借机打败了中原霸主晋国,称霸一方。
“秦晋之好”的两国婚姻,反映着秦、晋两国统治集团之间各自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互相联合,互相利用,彼此通婚,表面上关系密切,而实质上亲家之间勾心斗角,争夺霸权,兵戎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