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晋
进入三伏天,人们难免心浮气躁,暑热难耐,没有胃口,笔者推荐一款适合在这个时节吃的美食,以飨大家。正是凉拌面。凉拌面端上桌时,外面太阳正盛,内心烦躁的人们就如同看到了“解药”,叉起面条,呼啦啦地吃着,吃完面条,汗水不再刷刷流淌,身体随之感到轻盈了很多。
让人从昏沉沉的状态中清醒过来,凉拌面可以记上大功。食物虽是物质的,却可以给精神提气,来改善人们对暑热环境的适应。
凉拌面是热制冷食,烧起火,搁上锅,倒入水,烧沸后,放面条,盖上锅盖,数十秒后,用漏勺捞出面条,过到冷开水里,捞上来,沥干水分,放到大碗中,洒一勺香油,捧碗至电风扇下,借助风力,搅拌面条,使面条间不至于粘连,被冷风吹透的面条如《上海滩》中发迹后的许文强的发蜡版头发,根根分明,冷酷到底。
等到想吃面条时,再加上调配好的酱汁,想口感丰富些的,可以再加上用黄瓜丝、胡萝卜丝、牛肉丝、榨菜丝、青椒丝等炒制的配料,或繁或简,完全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来。做凉拌面,可以充分体验自由的价值。
面条能决定凉拌面的品质。做凉拌面,刀切面肯定胜过挂面,挂面入沸水易粘糊,刀切面碱重些,过沸水后不易糊,吃起来更劲道。不过刀切面看上去大大咧咧的样子,远没有工业化生产的挂面纤细秀气。重外表还是重内涵,这要看个人喜好了。
武汉有特产热干面,如果热干面有反义词的话,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凉拌面。热干面,武汉人四季都要吃,而我们只在夏天和“秋老虎”肆虐的初秋吃凉拌面,再精细区分的话,我们只在夏秋时的中午、晚上吃凉拌面,因为早上人体阳气偏弱,吃凉物会强烈刺激胃肠道。
进入夏天,市场上就有卖凉拌面的,一是流动摊位,挂着“陕西凉皮”的招牌,兼卖凉拌面,有人买了,摊主带着塑料手套从搪瓷钵里抓一块面到泡沫碗里,放上调料和配料,再递上一双一次性筷子,买者现场就能吃起来;另一种是面馆,一到夏季就会推出凉拌面,很多人吃时还会叫上一碗绿豆汤,一口面一口汤,慢悠悠地吃,但总觉得吃不过瘾,因为店家要盈利,一碗凉拌面有个三两的量就算不错了。
所以,我更喜欢在家吃凉拌面。大锅里煮上几斤面,凉透后,想吃多少吃多少。我家常做的是三丝凉拌面,这是我母亲的“拿手面”。里脊肉丝、鸡丝过油后,和煸炒后的黄瓜丝、笋丁、香干片、香菇粒、木耳末、姜米、葱花放在一起,最后盖在凉拌面上,加两勺预先熬好的葱油酱汁。面里有菜,菜里有面,互为衬托,各不相扰,直至来到口中,才会在牙齿的撮合下,聚拢在一起。
母亲做的凉拌面,我想可以称作“娘伴面”吧。这样的面条要多多食用,有娘的孩子是最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