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是三国时期吴国人,年少时就好学不倦,为人又极聪明,所以长大以后,就被郡里聘为奏曹史。
太史慈上任没几天,就遇到了这样一件事:郡府和州府因为一件事发生了矛盾,还没有分清谁是谁非,需要各自向朝廷报告情况,而显然,谁的报告先呈报给朝廷,就对谁有利。当时,州府的奏章已经送走了,郡太守得知消息后急坏了,担心自己的奏章落后,便想选一个可靠的人星夜兼程把奏章送到朝廷,以便赶在州府的奏章之前让朝廷看到自己的奏章。派谁去好呢?有人就推荐了太史慈,太史慈当年21岁,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透着一股机灵劲儿,郡守便同意了,于是让太史慈带上奏章立即上路。
太史慈上路后,快马加鞭、星夜兼程,终于赶到了京都洛阳。可是,当他赶到通传上奏文书事宜的公车门外,却看到州府通报奏章的小官也赶到了,怎么办?太史慈稍加思考,便有了主意,他走上前去,对州府那个小官说:“您是要通报奏章吗?”小官说:“是的。”太史慈又问:“奏章现在何处?”小官说:“在车上。”太史慈说:“奏章的签署该不会有什么错误吧?拿来看看。”小官不认识太史慈,还以为他是朝廷里的办事员,就把奏章拿给他看。哪知太史慈拿过奏章后,立即掏出刀来把奏章砍了个稀巴烂。小官一看急了,跳起脚来大喊道:“你这人怎么毁坏了我的奏章!”太史慈便把他带到一旁,对他说:“我毁坏奏章有罪,但假如你不把奏章给我,我怎么有机会把它毁坏?所以,这事咱们俩都有责任,你也脱不了干系。与其等着受处分,还不如我们一起逃走了事,你说呢?”那个小官这时已经猜到了太史慈的真实身份,便对他说:“你替郡里毁坏了我的奏章,已经达到了目的,还要逃跑干什么?”太史慈回答说:“当初受郡里派遣,只是来看奏章送上去了没有,我的处置方式过了头,这才毁坏了奏章。所以现在回去,我也担心被追究责任,所以想跟你一起逃走算了。”小官没有办法,无奈同意了和太史慈一起逃走。于是,他们两人便一起出城,上了大路开始逃亡。走了一段路后,太史慈找了一个借口与那个小官分开走了,待那个小官走远后,他又偷偷溜回城里,向朝廷递上了郡里的奏章。州长官得到消息后,连忙改派另一个小官去送奏章,但朝廷的主管官员却根据有关规定不再受理了,于是,这件事最终就由州长官承受了指责。太史慈因为在这件事上的机灵表现,被领导看中,很快被提拔到重要岗位上,以后又不断获得升迁,成了三国时期的名将。
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当机会到来时,能不能把它抓住,就是成败的关键了。太史慈虽然年轻,但在送奏章这一件事上,巧妙地用智慧为郡府赢得了先机,从而受到了领导的赏识,说明他是一个能抓住机会的人,而这样的人,想不成功都难。这就是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