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荆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07月21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稼穑形态

  阳光明亮刺眼,天空湛蓝如洗,麦垛圆润如乳,挥舞木杈装垛的农人,在垛顶上俯仰高蹈,这是农家特有的“独舞”,是在诠释稼穑日常的独特内涵。

  稼穑,与耕种技术细节相关,亦是所有庄稼的总称。大地耕种者双脚插入墒沟,双手沾满泥土,汗水湿透衣服,尘土覆盖全身,额头的汗水向下掉入土中,禾苗的穗头朝上长出希望。稻苗青青绿波荡漾,麦子金黄十里焦香,“耕种之,茠锄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之”,一粒米,八十八颗汗水浇灌而成,一粒麦,春种夏耘费尽物力人力才可圆满归仓。

  稼穑为民供食生存之本,“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稼穑,实在是温食暖饱、安居乐业的先决条件。田野无垠,庄稼的气味生动汹涌,它瓷实喷香,悠远绵长,它铺天盖地延绵四野,稼穑的舞台,广阔无边。农人舒展身体,伸高手打去玉米的顶杈,抑或蹲下身,拔去谷子根边的杂草,农人和庄稼都把根扎在了地里,大地供养了大地上所有活着的生物。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顺次传承,也是农业文明的发展与延续,其内容主要由稼穑日常构成。稼穑日常,农人侍弄庄稼汗水泡根生叶结穗;稼穑文明,农业基因生生不灭代代相传;稼穑形态,一粒种子从种到收,典范而生动。

  麦子的成人礼由播种开始。十月,温明清爽,杂草青黄,麦子播种正适宜。半袋麦种,哗的一声,倒进播种的木耧中,然后在均匀的摇晃中,耧脚犁铧挤开沃土,让麦种安然从耧脚空隙里落入土中,从此,天光云影下的麦田,成为麦子一生的温床;麦子,开始齐刷刷出芽,然后青壮汇翠,最后一路走向金灿灿的成熟。

  麦子从青葱到老黄,有六七个月的时长,农人稼穑艰辛的辉光,映照其一生。

  为麦子浇水,稼穑日常一种。麦苗喜水,皎洁的月光下,有农人浇麦子,玉白的细水流,欢天喜地、调皮地在麦田间游走,立在田中的苗,身体扭动,都在大口喝水。一只圆滚滚的刺猬被水声弄醒,立在月光下的地头上也喝水,喝一口,头点一下,再喝一口,头再点一下,喉咙里发出呼喽喽的笑声,清凉的水,滋润着麦苗,也滋润着小动物们干渴的心田。

  农人稼穑,艰辛异常。麦子一直在不声不响地灌浆上穗,积蓄力量,想活成金黄的丰收景象。稼穑艰辛,上晒下蒸,农人脖颈上的汗水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慢慢转化成了穗头的膨胀。芒种过后,麦子中的水脉开始干涸,慢慢变成一地灿金,每一粒麦子,躺在壳中静待农人前来收获,一粒麦子的旅程,到此戛然而止。

  稼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我供养,无比光荣。古代的大老爷们,只会剥食他人,“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被人骂作是偷食的“大老鼠”,心底肯定不爽,“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是人们对压迫剥食者的愤怒质问,但也不乏高贵而躬身于稼穑的官员,被赞颂为“好是稼穑,力民代食”,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身居高位,投身稼穑,尽其筋力,与民同事,以代禄食,是一个该被举双手点赞的好官与好人。

  稼穑,面朝黄土,背炙日光,俯首耕耘,等待来年的硕果累累;稼穑,亦是头顶苍穹,脚踏大地,手持农具,眼望远方,深信远方有稻香滚滚,远方有麦子金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综合
   第4版:城事
   第5版:天下
   第6版:文体
   第7版:荆泉
   第8版:排行榜
听山东大学杜泽逊老师的课
稼穑形态
沧桑古槐
滕州日报荆泉7稼穑形态 2022-07-21 2 2022年07月2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