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年过八旬的老头老太,马上要分别跟着大儿子、小儿子生活,一个去北京,一个去江苏,眼看着要分别了,恋恋不舍,痛哭不已。一旦分别,不知何日再见?在一起生活了一辈子,生活习惯彼此了解和熟悉,儿女再好,哪比得上夫妻双方的那种默契?
就像我父母亲,他们在吵吵闹闹中度过了几十年。前几年,母亲受了点刺激,精神有点失常,后来靠药物控制。节俭了一辈子,看到吃药稍微有效果了,她想着省钱,断药,几次反复,我们打电话做工作,她才同意,她说,害怕自己没了,父亲不会做饭,没办法吃饭,另一个是父亲胆子比较小,真的剩下他一个人,不敢住。
村上的一位老太太年纪大了,在雪地里摔了一跤,卧床,无法动弹,最初儿女能够做到经常去床前探望,日子久了,各人有各人的事情,去得就少了。唯一在床前端茶倒水、尽心服侍的只有她的老伴。我父亲谈到此事,说了一句话:“老伴,老伴,老来为伴。”
我父母他们虽然吵了一辈子,但是,心中是彼此挂念的,只不过,不会表达或者表达的方式不同。
新闻上,看到一对老夫妻去就医,行动都不便,颤颤巍巍地互相搀扶着,彼此依靠,瞬间让人想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样的句子,不是吗?也见过一位老爷子骑着三轮车,带着老伴去赶集,老爷子乐呵呵,老奶奶微微笑,温馨、幸福、和谐。在我眼中,这辆车赛过宝马、奔驰、法拉利,相濡以沫、岁月静好是再多的金钱也买不到的。
一对农村的老夫妻,住在历经沧桑的老屋中,烧着地锅,白发苍苍的老奶奶驼着背为胡子白花花的老爷爷煮他最喜欢的水饺。什么是幸福?这就是!房子再漂亮,衣物再光鲜,比不上眼前令人艳羡的白头偕老。
也见过一位农村的老爷子用平板车拉着生病的老伴去医院,在门诊大楼里,繁忙的人群、漂亮的大楼、门类繁多的科室、现代化的就诊手段,面对这一切,老爷子不知所措、无所适从,但是,车子上承载的是他与之同甘共苦一辈子的人,他又不得不来。
我爱人的姑父、姑妈,退休前在煤矿工作,都是八十几岁的人了,老太太各种毛病,高血压,腿脚不好,不能吹空调,而且爱絮叨。老爷子恰恰相反,话不多,老好人一个,整天乐呵呵的,买菜、做家务、遛弯,对老太太的絮叨从不厌烦。老太太说:“他把我当个宝!”
老一辈的人没有花前月下的柔情蜜意,也没有动听的“爱你”一类的甜言蜜语,但是,他们同过甘,共过苦,更加珍惜彼此。现代人的缺点是浮躁、急功近利,夫妻之间没有共同经历过生活的苦难,便不会互相理解,不懂得包容,执子之手做得到,但是与子偕老只是停留在语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