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杜浩然 报道
本报讯 为完善监督体系,提升治理效能,市纪委监委将监督作为首要职责,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协助职能、组织作用和系统优势,坚持定位向监督聚焦、责任向监督压实、力量向监督倾斜,探索纪律、监察、派驻、巡察“四项监督”深化贯通协同的有效路径,形成监督闭环。
加强力量上的联合,建立联动监督机制。打破监督壁垒,实行“室组地”联动、纪巡联动、派巡联动监督,加强业务指导和协作配合,扭转“孤兵奋战”局面。“室组地”联动。市纪委监委考察组一行5人,到安徽亳州市谯城区纪委监委考察纪检监察协作区工作情况,学习先进经验,最大限度发挥市、镇(街)两级纪委的调查取证优势,同时解决一些镇(街)存在的力量不足、业务不精、力度不够等实际问题。“我们在办理一起留置案件时,充分采用‘室组地’联合办案模式,与派驻纪检组和镇(街)纪(工)委全方位协作配合,不到一个月就基本查清了案件事实。”市纪委监委一名纪检监察室负责同志说。纪巡联动。在十四届市委第二轮巡察中,由纪检监察室主任担任巡察组副组长,方便线索的处置和巡察整改情况监督。派巡联动。抽调派驻纪检监察组同志担任巡察组副组长,深度参与巡察工作,构建巡察组与派驻纪检监察组协调配合机制,集“利剑”与“探头”之所长,优势互补,凸显“1+1>2”的监督效应。
加强方式上的联动,牢固树立系统观念。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指出,要按照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要求,在党内监督主导下做实专责监督、贯通各类监督。市纪委监委机关立足提升监督整体效能,加强统筹协调,推动成立专题研判工作小组,探索建立监督事项会商研判机制,由纪委监委专责部门牵头,纪委监委相关部门、巡察机构和派驻机构定期会商,统筹研究重点监督事项和人员部署情况,推动各监督主体工作协同发力。探索建立工作协调和信息共享机制,完善纪委常委会统一领导下的党风政风监督室、信访室、纪检监察室、干部监督室等部门和派驻机构、巡察机构协作配合的工作架构,定期汇总信访、案管和巡察反馈意见、专项监督检查、纪检监察建议、审计报告等各方面信息,为各项监督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每周一纪检监察工作例会制度加强了对各部室监督检查工作的指导,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监督中的共性问题,及时推动问题整改,提升了工作效率和监督质量。”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同志如是说。
加强效果上的联用,推动监督融入治理。推动“四项监督”贯通衔接,加强监督成果运用,需要着力构建从线索处置到案后整改的工作闭环,做实监督全覆盖,增强监督有效性。纪检监察室从立案开始就研究部署以案促改工作,在开展审查调查工作的同时,加强案件剖析,查找制度漏洞,提出工作建议;巡察结束后,巡察组及时将巡察情况报告、有关事项专题报告、问题线索报告等移交纪委监委,由市纪委监委案件监督管理室进行移交、分办,充分转化运用;由党风政风监督室牵头负责巡察整改监督工作,建立健全协作联动、信息共享、线索优先处置、问责通报和考核督促5项工作机制,压实巡察整改责任,切实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创新监督方式,实行清单式、嵌入式、驻点式、调研式监督,切实把监督融入治理。围绕护航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检查,积极履行监督专责和协助职责,创新实施“五式”工作法。通过深入调研,选取群众关心关注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使用”“现制现售饮用水监管”两个项目加以整治,今年上半年查处民生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9起1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