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荆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08月18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公孙弘其人其事

  关于公孙弘,笔者先前曾写过一篇小文《再谈交友》,起因是看了“公孙弘粟饭布被”的故事。事情是这样的:公孙弘当了丞相后,故友高贺前来投奔。公孙弘招待他吃的是糙米饭,盖的是粗布被。这时高贺就不乐意了,心想你升官发财了怎么还招待我这些?心里抱怨也就算了,可他还到处对人讲,说公孙弘里面穿的是华贵的衣衫,却在外面罩上粗布衣;躲在家里吃香喝辣的,在外面却只吃一道菜。这些话很快传遍了朝野,甚至连朝廷也相信了。

  这件事是真是假姑且不论,单就高贺的这一做法就为人所不齿。其实对公孙弘的评价,单凭高贺一个人的话也不足信。下面笔者引述一件事,足可以说明公孙弘是怎样一个人。

  “平津侯自以布衣为宰相,乃开东阁营客馆以招天下之士。其一曰钦贤馆以待大贤,次曰翘材馆以待大才,次曰接士馆以待国士。其有德任毗赞佐理阴阳者处钦贤之馆,其才堪九列将军二千石者,居翘材之馆,其有一介之善一方之艺居接士之馆。而躬自菲薄,所得俸禄以奉待之。”

  这段话的意思是,平津侯公孙弘出身布衣,当上宰相后,就在住宅旁边营造了接待宾客的馆舍,用来招揽普天下的贤能之士。第一所客馆叫钦贤馆,用来接待最有贤德的人。第二所叫翘材馆,用来接待最有才能的人。第三所叫接士馆,用来接待国中才能足够担当一方之任的人。那些贤德胜任辅佐君王的人,住在钦贤馆。那些在某些方面有优点才华的、有一技之长的人,住在接士馆。而公孙弘自己却过得很节俭,他所得的俸禄,全都用来招待奉养这些人了。

  为了招揽天下人才,公孙弘建了三处馆舍,而且为了招待这些人才,用自己的俸禄招待和奉养这些人。其实,对于公孙弘做的这件事情,《汉书·公孙弘传》中也有记载:“(弘至宰相封侯)于是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与参谋议。弘身食一肉,脱粟饭。故人宾客仰衣食,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试想,这样一个“家无所余”,心里只想着为国家招揽人才的人,又怎么会是高贺口中的虚伪之人呢?

  说来公孙弘之所以能做到纾家财、办三馆、揽人才,其实是有原因的,首先是为了报效国家,再就是为了感恩国人。《西京杂记》中记载了一件事:公孙弘在元光五年被菑川国的官吏推荐为贤良文学。临行前,国人邹长倩知道他家境贫寒,就退下身上的衣裳给他穿上,脱下正戴着的帽子和穿着的鞋子送给他,又赠他一把青草和一把白色的丝,还有一个扑满,并给他留下一封信:“一个人不管是默默无闻还是成名显贵,只要有道德就是尊贵的。即使像刚割下的青草一样卑贱,也是不能因此轻慢的君子,所以就送你新割下的一把青草。这就是诗人所说的,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扑满,是用土做成的器物,用来储存钱币,它只有入口而没有出口,钱币存满了就摔破它。土是粗糙的东西,钱是贵重的财物。只知道收入而不知道付出,只知道积蓄而不知道散发出去,所以要摔破它。有的人只想着搜刮钱财却不会散财消灾,就要遭到扑满被摔碎的命运,这难道不应该引以为戒吗?所以就赠送给你一个扑满。”

  看,公孙弘不仅没忘初心、没忘本,更没辜负国人的嘱托,他用自己的行动和作为,证明他是一个有担当、堪大任的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综合
   第4版:城事
   第5版:天下
   第6版:文体
   第7版:荆泉
   第8版:广告
公孙弘其人其事
有一种遇见叫曹操恰逢关羽
司马光评韩信
两次让马见品格
谷阳的善意
滕州日报荆泉7公孙弘其人其事 2022-08-18 2 2022年08月1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