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过一部绘本,里面的插画意境开阔、色彩明艳,即使是早已熟悉的故事情节,每次翻开也会再次沉浸于美好的画面中。
其中有一幅画面最是令人神往:金色的阳光浸润整个空间,蔚蓝色的天幕下,一条蜿蜒的田间小径,横穿过绿油油的庄稼地、青莹莹的草地、黄灿灿的向日葵花田,一直延伸到远方靛青色的山脚下。小动物们安闲自在地置身于这清新明媚的风景里,争论着幼稚的话题……
如今,绘本不知被丢弃在哪个角落,然而这幅画面却早已深印识海,有意无意中,总想寻着一处相似之地,并且盲目地相信置身其中时,定能获得这份美好宁静。可惜,总未能如愿,只能幻想着穿越到绘本中的这方天地,化身成一棵草、一颗露珠或者一朵流云,与美好宁静同在。于是,常常陷在苦恼疑惑里:是这样的风景与世间无缘,还是与自己无缘呢?
直到假期中的那一天!
临近正午,难得一家人都在。我在客厅一边陪着娃子,一边学着素描画,娃子趴在旁边的地板上玩火车,远爸在餐桌辅导老大作业,爷爷奶奶在厨房准备午饭。似乎是风云突起,每个人都陷入了烦恼的漩涡。我苦恼着画不好人物像,娃子嫌火车跑得不顺畅,远爸生气于老大的错题,老大皱着眉头无声反抗,爷爷奶奶争论着做什么菜才好,各执己见……
似乎是很久,也许是一瞬时,听见娃子轻喊一声:“妈妈,来帮我看看小火车……”顿时把我从苦恼的沼泽中解救出来。我扔下铅笔,陪娃子研究起小火车,娃子又开心欢笑起来。再抬头时,发现远爸正耐心地给老大讲解错题,老大眉头舒展,不时被爸爸幽默的语言逗笑。爷爷奶奶似乎也协商好了饭菜,正一如既往配合默契地炒菜做饭。不一会儿,饭菜备好,一家人各自收拾好自己的物品,团团围坐在餐桌旁,开始又一次习以为常的午餐……
彼时,明澈的阳光跳进落地窗,慵懒地躺在沙发上,漫不经心地望着这一切,不言不语,只悄悄变换着位置,像是在完成一幅速写。这一段静水流深的时光,偶遇砂石,激起几朵水花,旋即恢复平静,继续静静流去。当我意识到这吵吵嚷嚷的氛围中,竟有一种温馨宁静的气息时,才突然醒悟,这琐碎平淡的一幕,不正是自己寻觅许久的美好安宁吗?
曾经遗憾苏东坡没有实现与弟相约归乡退隐的夙愿,“误喜对床寻旧约,不知漂泊在彭城”;曾经同情纳兰容若独立斜阳时的哀叹,“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曾经羡慕汪曾祺清贫中与家人相守的温馨,“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曾经深陷生活的沼泽,煎熬、痛苦、扭曲、挣扎,苦苦追问生命的意义,既不甘心接受生活里的挫折,又无力改变周遭的一切,只能徒劳挣扎……
痛定思痛,终于明白,人人都是向死而生,何必执着于一时的情绪情感。苏东坡随缘自适、达观豁达,纳兰倾情诗词、惊艳一代,汪曾祺超越清贫、文心可人,为何自己就不能坦然地接受生活赋予的一切呢?与其徒劳地寻找,不如求诸内心的安宁。
其实,绘本中令人向往的风景,时时出现,可惜身处其中时,只着眼于琐碎,常常忘记了心中所想。唯有抽身时,才明白自己已经成为风景之一,甚至成为令人羡慕的所在。就像这平凡而琐碎的一天。
穿过生活的沼泽、荆棘,终于发现,有晴空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