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看母鸡嬎蛋,是五十年前的事了。
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温暖的阳光洒满小院,和煦的春风抚摸在脸上。村子里不时地传来母鸡咯咯嗒、咯咯嗒的叫声,间或伴随着几声公鸡的长鸣。
奶奶从麦缸里抓了一把麦粒,撒在堂屋门前那块光滑的平地上。随着奶奶的一声呼唤,鸡们从四面八方飞跑过来,叉开两腿,拉开架势,拼命地争抢,啄食。
其中,有一只小母鸡,只吃了几口,就停了下来。它好像有什么心事,心神不定地伸长脖子,东瞅瞅西瞅瞅地离开了鸡群。它一纵身飞到了猪圈上,又一纵身飞到了墙头上。它沿着墙头,像走独木桥似的,又来到厨屋的屋顶上,弄得厨屋上的屋草哗哗哗地往下掉……经过好一阵子折腾,最后,它在堂屋窗台上奶奶晾晒萝卜干的小竹筐里,蹲着,稳了下来。
“鼓鼓头开始瞧窝了,大概是要嬎蛋了。你看它,脸色通红,叫声也跟老母鸡一样了。”奶奶一边瞅着鼓鼓头,一边和我说话。
“鼓鼓头”是这只小母鸡的名。它头上长有一蓬高高凸起的漂亮的羽毛,奶奶也叫它“凤头鸡”。
“奶奶,什么是瞧窝?”我问奶奶。
“瞧窝就是找窝。将要嬎蛋的小鸡儿,因为没有嬎过蛋,不知道在哪里嬎,就四处寻找适合它嬎蛋的地方。”奶奶回答说。
第二天早上,奶奶在开鸡窝门的时候,并没有像往常那样,一下子把鸡窝门全部打开,而是只打开了一道缝,先往鸡窝里瞅瞅鼓鼓头在哪里,然后伸进手去,把鼓鼓头抓了出来。
奶奶一只手抓着鼓鼓头的翅根,一只手向鼓鼓头的屁股摸了过去。
“是的,开胯了。”奶奶自言自语地说。
“奶奶,什么是开胯了?”我问奶奶。
“开胯了,就是小母鸡的屁股变大了。去年买的小鸡儿,今年一开春,就要嬎蛋了。”奶奶高兴地说。
奶奶若有所思地向后理了理前额上的头发,然后到堂屋东边的墙角里搬来了一个旧瓷缸。她把旧瓷缸横卧在鸡窝的一旁,并在瓷缸里铺上一层厚厚的软软的麦穰。这样,一个供鼓鼓头嬎蛋用的“产房”,就准备好了。
过了没多久,正在瞧窝的鼓鼓头走了过来。它好像明白了奶奶的意思,站在“产房”门口向里面看了又看,看了又看,似乎想进去,而又不敢进去。它犹豫了一会,又从“产房”门口走开了。
“呀!忘了……”奶奶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话还没有说完,就颠着一双小脚,急匆匆地往屋里走。奶奶从屋里拿来一个鸡蛋,放在了鼓鼓头的“产房”里。
“奶奶,你把鸡蛋放在这里干吗?”我好奇地问。
“这叫引蛋。要嬎蛋的小鸡儿,在瞧窝的时候,看到这里有鸡蛋,就知道这里是它嬎蛋的地方,它就会进去嬎蛋。”奶奶一边向我解释,一边牵着我的手,离开鼓鼓头的“产房”,往屋里走。
“奶奶,我不想回屋里,我想在这里看鼓鼓头嬎蛋。”
“孩子,你想想,如果你站在这里,那鼓鼓头还敢进去嬎蛋吗?”
我一想,倒也是。于是跟着奶奶回了屋。
“奶奶,那我就在屋里看鼓鼓头嬎蛋吧。”
“不行,小孩子不能看母鸡嬎蛋!”
“为什么?”
“你如果看了母鸡嬎蛋,到有人丟了东西骂街的时候,你明明没拿他家的东西,却会像母鸡嬎蛋时一样脸红。而丢东西的人常常会看看骂完以后,谁会脸红。谁的脸红了,就说明谁拿了他家的东西。”
“哦——”我轻轻地点了点头,回应着奶奶的话。
也许是奶奶对我还是不大放心,怕我看母鸡嬎蛋,她去院子里干活的时候,随手将屋门关得严严的,把我关在了屋里。
“偷看母鸡嬎蛋,到有人骂街的时候,就会脸红?有那么邪乎吗?哄小孩的吧?哼,我不相信!”我呆在黑乎乎的屋里,一边自言自语地说,一边琢磨着一个既不让奶奶发现,又能看母鸡嬎蛋的“计策”。
“好,有了。”我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我想起了东面的那扇屋门上有一个火柴盒大小的洞。听奶奶说,我们家的屋门,从前是地主家的。地主担心土匪来他家抢夺钱财,就在门上挖了个小洞,作为向土匪开枪射击,震慑土匪的枪口。现在,这个小洞又让我派上了用场——成了我偷看母鸡嬎蛋再好不过的“瞭望哨”!
我蹑手蹑脚地来到门洞旁,用一只眼从门洞里瞅了瞅奶奶——她正在院子里忙着洗衣裳。又瞅了瞅鼓鼓头——它正在引蛋的诱引下,迈着试探的步子,小心翼翼地向“产房”里走去,接着,安稳地蹲了下来。
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即将嬎蛋的鼓鼓头。盯累的时候,偶尔还得瞅一眼奶奶。
大约二十分钟过去了,鼓鼓头蹲在“产房”里,一动也没动。我心里有些着急了。“鼓鼓头,你快点嬎蛋啊,快点嬎啊!等奶奶洗完衣裳回到屋里来,我可就看不成了。”我急得直想跺脚。
就在我做贼似的,一会儿瞅瞅奶奶,一会儿瞅瞅鼓鼓头的紧张时刻,终于等来了我所盼望的那一幕。
只见鼓鼓头左右动了动身子,慢慢地站了起来,接着变成了半蹲的姿势。它的头努力地向前伸着,脸憋得比血还红,屁股向下倾斜着。就在它屁股上的羽毛突然间蓬松得像一个爆炸式发型的时候,一个带着点儿血迹的粉白色的蛋,从鼓鼓头的屁股里滑了下来,稳稳地落在了松软的麦穰上。
“咯咯咯咯,咯嗒……咯咯咯咯,咯嗒……”不知道鼓鼓头是第一次嬎蛋有些害怕,还是嬎蛋成功了,格外高兴,它从“产房”里快速地走出来,迈着轻盈的步子,在院子里一声接一声叫着,叫着……
那叫声,清脆!洪亮!为这个农家小院,为这个偏远的乡村,增添了一份恬淡、温馨、幸福、祥和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