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在生命的不同阶段,会许下许多愿望,但要梦想成真,却是非常不容易的,它需要坚持不懈地学习、日积月累地努力,更需要无艰不摧的意志勇往直前地坚持。
1996年9月,18岁的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迈入了教师的队伍,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那时候没有实物投影仪,没有多媒体一体机,一根粉笔、一本课本、一部教参、一块小黑板就是我的全部装备。夜幕降临,我在微弱的灯光下,认真钻研教案教参,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组织语言,调整思路,设计教学流程,把每一句话都用幽默的文字记录下来,争取第二天把最精彩的课堂设计呈现给孩子们。那时工作条件非常差,破旧的瓦房里没有暖气,也没有空调,甚至躺在床上还能看到老鼠在房梁上跑过……
清晰地记得我教学第一个班级,48张脏脏的小脸,一双双黑黑的小手,一个个的“鼻涕虫”,那一张张微笑的脸庞,好像就在昨天。八九岁的他们没有进过城,眼睛里流露出的对城市的渴慕,我这辈子都忘不掉。为了激励他们好好学习、注意个人卫生,我制定了一个规则:只要变成讲卫生的孩子,或者是学习进步的孩子,获得家长同意后周末我就会带他们去我家,和他们去动物园、商场玩耍。通知下达后,我们班精神面貌大变样,“小花猫”不见了,“鼻涕虫”也在慢慢减少,同学们上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有三名孩子脱颖而出,我也在第一时间兑现诺言,去家访与孩子父母沟通,取得他们的信任,并在周末带着他们跟我回家进城玩耍。经过一个月的改造,我们班的孩子学习更加努力了,也变得越来越讲卫生。
但有一个“鼻涕虫”,衣服都看不出本色的小孩仍然没有任何变化,他叫史在乔。我很生气,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严厉地批评了他,但看到他低着头,眼泪在眼圈中打转,我立马心软了下来,停止了说教。课下通过孩子们的叙述,我才知道了原由。这个孩子的养父母都六十多岁了,母亲精神不正常,家里的房子破破烂烂,吃饭都成问题。放学后,我偷偷跟着孩子去了他家,看到破烂茅草屋的那一瞬间,心痛到几近窒息。
从那以后,我每天都会准备两份早餐,找各种理由,带这个孩子去我办公室跟我一起吃。天天坚持给他洗脸、准备好卫生纸放到他的桌洞里,把我亲戚的小衣服送给他。经过我的精心呵护,孩子性格变得越来越开朗,学习越来越积极,并学会了帮我管理班级。为了奖励他,那一年的冬至日,我买了羊肉汤送到他家,进行了一次真正意义的家访,看到了他如何帮助爸爸照顾精神失常的母亲,并承担着家里大部分的家务。
那之后我也在竭尽所能默默地在学习、生活中帮助着这个家庭,陪伴孩子走完了小学生活。也是这件事,使我更加理解了教师这份工作的重要性。所以,我自此之后的每一项工作,都做到了先了解再实施,做到实事求是,不尚空谈。
灿烂夺目的花朵,向来由辛勤的汗水浇灌,教师这份工作,向来只问初心,只问付出,只问勤恳,只问执着,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