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一鸣
孔乙己是穿着长衫站着喝酒的穷酸书生,他的可悲源于旧社会,并非他本人放不下的架子。现在的大学生自嘲为孔乙己,不愿脱下高学历的“长衫”从事体力和基础劳动“打螺丝”,也不是因为虚荣,而是因为他们确实不能脱下“长衫”。
“长衫”是大学生用十几年的青春与父母的血汗换来的,没有说脱就脱的道理。大学生努力学习,背负着父母与老师的期望,好不容易获得了高学历,不是为了进厂“打螺丝”。如果大学毕业后都要跟没上过大学的人一起进厂“打螺丝”,甚至因为技术不如人家熟练,薪水还要比人家拿得少,那么以后还会有人辛苦拼命地去读书、去上大学吗?某些企业家抨击大学生不肯脱下“长衫”安于“打螺丝”,那是因为他们的资本积累需要廉价的劳动力。那种腔调不能成为引导。
诚然,无数现实给了大学生惨痛的教训,让他们知道大学毕业并不代表生活就一定能够得到改善。网络毒鸡汤适时推送“某大学毕业生送外卖月薪过万”,劝导大学生脱下“长衫”安心“打螺丝”。那不是事实。事实是,大学生送外卖只是蛰伏,等待一飞冲天的机会,他并没有脱下“长衫”,也绝不会以“打螺丝”为人生目标和价值体现。
如果企业家们不是只单纯地放“毒鸡汤”,而是能够实实在在做出薪资结构调整,搭建良好平台,让大学生的寒窗苦读得到价值认可,我相信,大学生们一定能够“穿着长衫打螺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