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晗 报道
乡愁是那间回不去的老屋,乡愁是离家时的那条小路,乡愁是脚步越远思念越近……4月11日,大坞镇休城村76岁的老人陈家柱(现名郭银法)在与家人走失72年后,终于回来了。当日,村口布置了大红拱门,路口摆放着鞭炮和烟花,方圆几里的村民都围在这里见证他们相见的这一时刻。这么多年来,陈家柱和家人一直在寻找对方,这是一场亲情的双向奔赴。
离家72年重回故乡
“这么多年,我三叔终于回家了。”“不容易呀,真是想不到,老三还能回到咱休城村。”“咱志愿者、爱人心士、浙江警方、媒体朋友都是好样的!”……4月11日上午,在通往陈家柱老人回家的路上围了不少村民,大家一边议论,一边等待着老人回家。
“来了,来了!”当陈家柱出现在村口时,他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与大哥、二哥家的侄子、大嫂、二嫂等家人紧紧拥抱在一起,每个人脸上都流下了热泪。村口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村里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激动人心的时刻,现场的村民感动得纷纷落泪。陈家柱老人的老伴、儿子、儿媳妇、女儿、女婿、孙子、孙女都跟随他来到了大坞镇休城村这片故土。
短短百余米的回家路,陈家柱老人走得很慢。后来记者采访时,他说,当时的心情五味杂陈,心潮澎湃。回忆起这些年寻亲路上的艰辛,回忆起无数好心人给自己的帮助,就百般滋味涌上心头。到村后,在村里人的引导下,他和大哥一家人、二哥一家人进行了认亲。
随后,陈家柱带着家人来到侄子家,丰盛的宴席已经准备好了,大家坐在一起开始叙旧。他们有说有笑,好不热闹,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欢乐的笑容,使得这座普通的农家小院热闹非凡。
四岁时与家人走散
由于离家时只有三四岁,陈家柱老人对自己的身世并不很清楚。 他告诉记者,听村里80多岁的老人说,他可能是1950年走失的,当时,他的母亲带领着兄弟三人外出讨饭,最后落脚到徐州,好心人找出了一间屋子让他们住了下来。“我只记得当时自己三四岁左右,家中排行老三,经常跟随母亲和两个哥哥出去讨饭,维持生计。一天中午,我和二哥出去讨饭时不慎走散了。没想到,这一走散就是72年。在记忆中,我们经常讨饭的地方是在公园旁边的一个池塘边上。回村后,通过侄子的介绍,我才知道当时是从滕州到了徐州谋生,还得知老父亲在我一岁的时候就去世了。”陈家柱红着眼圈说。
对陈家柱老人来说,老家就是他的根,他一直有个心愿就是与家人团聚。为了早点找到亲人,他在“宝贝回家”网站上发布了寻找家人的信息,也和宝贝回家山东志愿者们进行积极联系。“后来辗转在浙江警方的帮助下,通过DNA血液数据比对,才确认这是我的家人,非常感谢帮助过我的人。”陈家柱老人哽咽着说。
“陈家柱是我三叔,我是他二哥家的侄子。我奶奶、父亲、大爷生前一直想找到三叔,总是挂念着他,他们去过很多地方找三叔,但都没有结果。家里人去世的时候,还交代我们儿孙辈的孩子一定要找到三叔,让他知道回家的路。三叔原来的名字叫陈家柱,现在三叔回家了,我们一家人都特别高兴。”陈家柱53岁的侄子陈道奉说。
感恩寻亲路上的好心人
漂泊72年,陈家柱是怎么过来的呢?面对乡亲们的关心,陈家柱打开了话匣子。他说,与家人走散后也不清楚自己到了哪里,只记得后来被人带到了河南省三门峡市的养父母家,养父母没有孩子,就抚养了他一人。“养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虽然家庭条件一般,但是对我非常疼爱,他们供我读书,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陈家柱说。如今的他居住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在那里生育了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孩子们都很孝顺,非常支持他寻找亲人,这让他很欣慰。
“我们现在生活在河南,他的养父母把他培养得很优秀。现在这把年纪了,他还能找到自己的家人,他真是个有福气的人。”陈家柱的老伴杨玉仙说道。
得知找到家人后,陈家柱非常激动。他说,他只记得走失前家门口有一条河,一直以为自己是南方人。为了寻找家里人,他去过南方很多地方,并在电视、报纸上发布了寻亲的信息,但一直没有进展。没想到自己的老家在北方,他的亲人就在滕州。
“这一路寻亲,我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志愿者、爱心人士、浙江警方、媒体朋友,还有身边那些向我投来支持眼光的人们,非常感谢你们。尤其是老家休城村的党支部书记,给予了很大支持,他积极帮忙核实信息。我的寻亲路结束了,但是还有很多人的寻亲路仍在继续,我也想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们,尽一点微薄之力。”陈家柱说。
陈家柱(左六)和志愿者在休城村合影留念
陈家柱(中间)和侄子相见抱头痛哭(照片由陈家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