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荆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王静雯
~~~ 建军
~~~ 倪涛
~~~ 王介雪
2023年05月27日 星期六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晴耕雨读
倪涛

  当遇到一个好词的时候,就像品了一杯香茗,齿颊留香沁人心脾。“晴耕雨读”,便是这样的好词。在传统的农耕社会里,人们习惯了靠天吃饭的模式。天气晴朗的早晨,扛一把锄头去田里,为庄稼锄锄草,期待有一个好收成。那时候,天是蓝的,云是白的,草是绿的,花是红的,鸟是欢叫的,而时间,是慢的。太阳,缓缓地走过天空,四平八稳;风,淡淡地掠过树梢,不疾不徐。脚下的土地被锄得松松软软,庄稼们舒舒服服地伸着懒腰。农人累了的时候,直起腰,手搭凉棚看看远方。太阳下山了,农人披着一身艳丽的晚霞回家,那里,炊烟袅袅,那里,有盼归的眼睛。

  而若是雨天,窗外雨声滴答,空气潮湿,到处氤氲着雨的气息,那就正是读书的好时节。读一篇散文,你会与作者一起喜怒哀乐;读一本小说,你会与人物共同经历悲欢离合;读一首诗歌呢,你将与诗人一起呐喊和呼吸。总之,在雨天,捧起一本书,你的灵魂就会脱离了自己的驱壳,暂时在别人的世界里活上一回。而雨,作为一种神秘的媒介,它就像一服药的引子,加快了你深入他人的思想的速度。

  以前农村的大门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横批:耕读人家。既耕且读,以耕养读,以读馈耕,是农耕社会人们最朴实的想法。旧时小说里常见这样的故事,农民出身的书生发奋读书,一朝赶考跃过龙门进入仕途,就可以光宗耀祖。当然,其中少不了才子佳人的插曲,穷困书生落难,富家小姐搭救,最终喜结良缘,过上幸福生活。这样浪漫的故事,一直在人们口头传播着,在舞台上演绎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耕读传家,诗书继世。

  晴耕雨读,也是历来很多文人雅士的生活写照。诸葛亮一生心怀大志,自比非梧桐树不肯栖息的凤凰,他在南阳一边种地一边读书,是为了等待明主的到来。他在《凤翔轩》一诗中就说:“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后来的陶渊明则完全不同。“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所追求的,是一种“但使愿无违”的心境。种种地读读书,安静舒适的田园生活,使得他内心充实无比。“晴耕雨读”,可以是待天时,也可以是顺天时。然而若将诸葛亮与陶渊明两者相较,我更喜欢陶渊明的淡泊旷达。窃以为,有雄心固然是好事,能放下,则更高一筹。在快生活的今天,晴耕雨读无疑是一种奢望。因为你不可能只在晴天上班,雨天时就留在家里读书。

  那就只好,昼“耕”夜读,忙“耕”闲读了。其实,只要你的内心有对知识的渴望,任何时候都可以去读书。既然我们不是诸葛亮,耕读南阳怀雄心以待明主,也不是陶渊明,耕读桃源淡泊清心以明志,那我们只能一边辛勤工作养家糊口,一边在空闲时间读书养心怡情了。晴耕,是为了满足物质生活,雨读,则为了丰富精神世界。若能物质与精神二者兼得,则是人间至乐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综合
   第4版:城事
   第5版:天下
   第6版:文体
   第7版:荆泉
   第8版:公益广告
初夏有楝花开
父 亲 (二题)
晴耕雨读
滕州羊汤
滕州日报荆泉7晴耕雨读 2023-05-27 2 2023年05月2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