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凡利
我有好几个亲友群。在这个群里,我常和小辈们分享些有趣有益的内容,时常遭遇冷漠对待;在那个群里,面对长辈的分享,我有时真无暇打开,更别提细细阅读了,但我会尽量回应,哪怕只打两个字“收到”,我觉得这是对长辈的尊重。看,我一个人兼任两个角色,一边是老大,常和小辈分享;一边是老小,常接受长辈的分享。我深知这两个角色的心理感受和需求。
老年人分享的潜意识就是想与大家同乐同忧,可年轻人正一门心思地打螺丝,实在没空。各路信息良莠不齐、万箭齐发,往年轻人身上扎,他们没时间全都关注,只看他们觉得不得不看的,比如单位信息,比如客户信息,比如女友信息。所以,家庭群里的长辈们,多理解下年轻人,谁都是从年轻过来的。
我的建议是,年轻人再忙,也不能当老年人是空气,有时间,就应该补上对老年人的问候。你觉得那只是一个“笑脸”吗?那是医好老年人心病的良药。老年人要做出的行动就是多理解,不回复就意味着孩子工作生活很忙,忙是好事,要是孩子时刻盯着你的信息及时回应,你是不是又得担心他无所事事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