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荆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马润涛
~~~ 马广生
~~~ 刘会琴
~~~ 杨修元
2023年06月30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求 雨
马润涛

  说到雨,尤其是好雨,人们首先会想到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好雨是喜雨,也是及时雨。其实这样的雨是可遇不可求的,不过在现实生活中,越是不可求的东西人们越是去求,就像乡村民俗中的求雨。

  要说古人求雨,应该先从关二爷说起。

  据传在唐朝,有一年大旱,河干井枯,湖泊成了泥潭,地里的庄稼枯死,树都旱落了叶子。五月十三这天,关公带着周仓走出天庭,无意间看到下界这般情景,遂问周仓是怎么回事。周仓说:这是玉帝惩戒下界黎民,嫌他们私心太重,不让四海龙王行云降雨。关公觉得是玉帝的旨意不能违抗,可又不忍心下界黎民受苦,心里甚是纠结。这时周仓给关公出了一个两全齐美的主意,既不得罪玉帝,又能助民缓解旱情,便借磨刀向下界施雨。霎时天庭响起磨刀声,并借着磨刀洒出水,天空顿时下起雨来。从此,民间便有了“大旱不过五月十三”的说法。

  这是一个神话传说,至今在民间流传着。早年在乡间,如果春夏长时间大旱无雨,人们就会盼望农历五月十三这一天快快到来,认为老天至迟会在这一天降下甘霖。而每当这个日子临近,人们求雨的心情便愈发迫切。因而,在那几天人们常把关二爷磨刀挂在嘴边。有钱难买五月旱。如果长时间大旱无雨,庄稼是会被旱死的。所以,人们期盼五月十三下雨,其实就是个愿望,世间哪有那么巧合的事情,求雨得雨?然而,人们尽管一次次失望,但求雨的想法却始终未变。

  旧时不仅民间求雨,官家也求雨,譬如,宋代的苏东坡,在密州、徐州和杭州等地任职时,都曾举办过祈雨的仪式,并留下了四十多则祈雨的青词、祝文。

  还是回到文章的开头。自从关二爷磨刀的故事在民间传开后,凡遇大旱,人们就把关二爷从庙里请出来,放到太阳底下暴晒三天,如果晒出汗来,就昭示着天将降雨,否则,就无雨。相传有一年村里人求雨,由于晚上忘了把关二爷请回庙里,结果夜里下了一场大雨,天明人们发现,关二爷的塑像早已被淋成了一摊泥巴。

  其实在旧时民间求雨的方式很多,乡间曾流传着很多求雨的故事。我上小学的时候就曾亲眼见证过一次求雨,就是扫窑坑求雨。

  我们村小学校(是由一座庙改建的)前面有一个窑坑,是早年村里建庙宇烧砖瓦留下的,面积有一亩多地大。窑坑几乎一年四季都有水,汛期常常水面与地面持平,水深达三四米,夏季孩子们常到窑坑里洗澡。窑坑里由于常年不断水,坑里生长着许多泥鳅。夏天坑里有很多青蛙,雨后的晚上常常是蛙声一片,此起彼伏。因为我家离窑坑很近,夏天夜里常被蛙声吵醒。有一年夏天,还从坑里爬出过一只乌龟呢!有一天早上我和父亲下地干活,走到坑边恰巧赶上“翻坑”,坑里的泥鳅搅成疙瘩,成团成团地往上翻,像开了锅似的。“翻坑”是天要降雨的征兆,坑底的水温高,泥鳅受不了就往上翻,往往早上“翻坑”,到不了晚上就会下雨,而且多是倾盆大雨。

  窑坑也有被旱干的时候,而这时村里就会有人出面求雨。我见到的那次求雨,是我们街上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太太主祭,参加扫坑的都是上了年纪的女人,一共有几个人我已记不清了。仪式开始,先摆上供品,然后上香磕头祭拜。接下来是扫坑,一个人手拿一把扫帚和一个簸箕,大家一边扫着还要唱求雨歌谣:“扫的扫,壅的壅,三天之内下满坑。”

  扫坑求雨,其实还有一种,就是哭雨。要选七名少女,各持一把扫帚,找一个干涸的水坑,从上到下扫一遍,然后围坐在坑沿上,一边哭着一边唱:“不哭爹,不哭娘,麻杆子细雨下几场。”

  还有烧山求雨。为了乞求上苍降雨,就在山顶上堆一堆树枝点着,象征着下界旱情严重,太阳把山都燎着了。

  另外,还有用水浇碾脐和扒阳接口求雨的。前者要找七个青年女子,每人各提一个盛水的泥罐子,每人围着碾脐浇七次,一面浇着转着,一面还要唱求雨歌谣:“七个大姐浇碾脐,浇的浇来提的提。轻风薄雨俺不要,麻杆子细雨十二厘。”后者是找九个大闺女,头顶着一个簸箕,脚下跐着一个量粮食的斗,且一面扒着一面唱:“头顶簸箕脚跐斗,九个大姐来扒阳接口。今儿扒,明儿扒,不过三天大水发。”

  求雨对我们村来说已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眼下每逢天旱村里人只要招呼一声,管水员把电闸一开,水就会流到地里。不过村里的老人仍忘不了五月十三磨刀的日子,还会忆起那些求雨的旧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综合
   第4版:城事
   第5版:要闻
   第6版:文体
   第7版:荆泉
   第8版:公益广告
求 雨
买肉吃肉的记忆
我和老伴的“斗嘴生活”
珍惜工作
滕州日报荆泉7求 雨 2023-06-30 2 2023年06月3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