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太阳睁眼的空,骑车去市区奎文街上的一家早餐店,这里的胡辣汤纯正爽口,三十多年了,一直味道不变、价格不高,来的多是周边居民和喜欢老味口的回头客。
有的人奔着这个店来,还因为这里无拘无束的唠嗑氛围,只要有人开了头,便会众说纷纭,大家七嘴八舌争相发表意见。这不,大雨又成了这时段的话题,“天天喊大雨,下暴雨,雨呢?”说这话的是一位身着花格子上衣的老太太。“昨天夜里下了一阵子。”“你这边不下,不代表全市都没有下啊?”“下与不下,咱老百姓说了算吗?还不是该干嘛干嘛!”大家言来语去的,声音小了都插不进话来。“会会抱着手机看天气预报,一个劲地变,这年头科技也不说实话了。”店老板抢过了话茬,这是一个瘦弱但语气有力的半大老头,他常常语出惊人。
“黑云彩压过来了,大雨就要来了。”店外面有人惊慌地咋呼起来。“别怕,黑云彩没事,起大风才会下大雨。”虽然有人安抚,但是天色昏暗渐染了整个屋子,用餐的人们加快了节奏,纷纷离开这里。
此时乌云漫天,西面和北面的几块云团正向着城区缓缓聚集,远处的高楼也变得模糊了,空气中弥漫着大雨欲来的气息,路上的行人、车辆无不急匆匆地前行,我还在心里祈祷着大雨迟一会落下来,让人们能够回到遮风挡雨的地方。盛夏的天,孩儿面。我和夫人回到小区楼下时,却是云淡风轻了,刚才飘落的雨丝也不见了,一场疾风暴雨转眼间滑过了市区东部的上空。
风行雨散,移步楼下的小花园,我无意间察觉到,这些天萦绕在耳畔的知了声没有了,侧耳细听,只有旁边玉兰树上的几只麻雀在叽叽喳喳。之前只是知道,夏日白天里,树林中总是蝉声阵阵、此起彼伏,天气越热蝉鸣越甚。刚才,仿佛是个大发现,蝉鸣竟然与阴雨天有关。这会儿,天空放亮了,树梢上的金蝉又“吱、吱、吱”地响了起来。天空,一会阴一会晴;夏蝉,一会停一会鸣,这小小精灵有时比天气预报还准头呢!
记得小时候生活在农村老家,金蝉很少被人叫“知了”,俗称为“节嘹子”,其幼虫叫做“节嘹龟”,提着煤油灯深夜里挖节嘹龟、白天竹竿上绑着糖稀捉节嘹子的情形,依然历历在目。而今,居住在市区,生态环境大大改善了,只要是成片的茂密树木,就会听闻清脆长鸣的“吱吱吱……”声响。每年的夏季,总有蝉声灌满了耳朵,倒也并不觉得聒噪,如同早餐店里的七嘴八舌,市井之言也不乏真知灼见。尚不知有没有人破解了蝉语,只是感叹这转眼即逝的小生命,在这个火热、奔放、充满激情的季节里,不知疲倦地放声歌唱,真是活出了自己的精彩,延长了生命的声响与光华。
我所在的小区紧挨着穿城而过的美丽荆河,滨河路一侧绵延着数十里的绿色长廊,遮天蔽日的丛林绿树成了夏蝉的天然乐园,晨间漫步这里,树上的知了鼓翼而鸣,美妙悠长,仿佛一场场野外倾情大合唱;夜晚节嘹龟破土而出,引来众多市民挑灯寻觅,尤其是雨后的夜晚,许多家长带着孩子们潜入林中,与无数道晃动的光束,勾勒出夏日林间独有的景致。前些天的一个夜晚,我也拿着照明灯来到树下,这里已是人声鼎沸,不时传来小孩子们的惊喜声。我慢慢腾挪,目不转睛地盯着灯光下的树干,终于捉住了两个浑身粘着土的节嘹龟,先是送给了一个5岁的小女孩,她由外爷爷领着,来这里好久了,小手中的瓶子还是空空的。后一个送给了跑来跑去的小男孩,他一边“谢谢爷爷”,一边高声张扬:“我有了三个啦!”这童声与蝉鸣一样的清脆、甜美!
夏日最美的景,莫过于微山湖里的亭亭荷花;夏季最有代表性的声响,莫过于荆河畔的林中蝉鸣。细细想一想,这知了真的值得赞美,它潜默土中三五载,掘洞而出,蜕化成蝉,栖树鸣唱,为盛夏的人们带来丝丝清凉;若是被小朋友捉到了,一定欢呼雀跃好一阵子,成就了孩子们的童趣记忆;一道“油炸金蝉”,会让餐桌上的人们眼睛一亮,这是营养极其丰富的美味佳肴;蝉蜕还在中药材中占有一席之地,能收到平中见奇的满意疗效。如此这般,还真不能小觑了这知了、知了!
古人咏蝉,留下美文佳篇。三国曹魏大文学家曹植在其《蝉赋》中曰:“实澹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声皦皦而弥厉兮,似贞士之介心。”意思是说,蝉的本性恬静与世无争,独自快乐而长鸣。鸣声皦皦,一声胜过一声,如同贞士的正直之心。深思也是,夏蝉栖息在高枝上,远离尘嚣和烟火,即使生命短暂,也要让心中的歌响彻整个夏秋,从不向人间邀功或索取,其高尚、奉献、廉洁、淡泊的精神特质,不正是启迪世人的最大价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