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比较烦,纠结在于儿子要不要补课。
家门口有一个培训机构,进进出出看着它装修挂牌的,某某培训,全市连锁。姐姐我不屑,这小区门口的弹丸之地,能培训什么?有人来吗?真把培训班当生意做了!
其实我真是多虑了,因为靠近本地最好的高中,每晚来“加餐”的学生不要太多,双休日更是门庭若市。营销手段也是花样迭出:培训一学期成初级会员,往后享受会员价;老客户带新客户,各优惠1000块;培训奖励积分换购参考资料……隔三岔五,更有喜报、贺信:某某在此培训,提高多少分,升入东南大学;某某感谢培训机构点化之功。种种变相广告,强劲刺激着众家长和学生的神经,孩子想个轻松,家长图个放心,似乎钱缴了,名报了,孩子在这里经过几次培训后,就能坐上学业“火箭”,即使没有可能上大学的,通过这种急抓,也能囫囵自己的大学梦。
我还是想送儿子去培训的,一打听培训费贵得没谱,不是论学期,是论课时;不是所有的课时一个价,还得看孩子基础。一学期补下来,一门课没个两三万不行,远非我这个普通工薪阶层能承受的。这么一来,和孩子他爸别扭也闹上了,怪他没挣大钱的本事。孩他爸委屈,他挣的好歹也在这个城市职工平均收入以上,为了儿子,不得已揽活回家做兼职。有了这些怨气和不满,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心焦。我估算了一下,补习数学和物理,高中三年,一辆车没了。同时孩子承受的心理压力之大,他人难以体会。
冷静下来,看看对门邻居一家,孩子跟我家儿子一般大,从来不上培训恶补,考试时达到平均线,他那个傻呵呵的妈,我们称为“花姐”的,就乐呵,觉得自己虽说没啥大作为,但自己将儿子的一日三餐做好,心理疏导好,让儿子尽力往前赶。别人家孩子下了晚自习转战培训班,花父母的钱疲劳作战,考得还赶不上他呢。这么一想,花姐觉得自己和儿子一起为家里挣钱了,日日进财。进进出出的,小曲儿唱得那个明媚,谁听了谁舒服。更有那挤出门缝的饭菜香、笑语声,羡煞。
人到中年,幸福更多的跟子女联系到一起。孩子的学业状况、发展方向、成才成人是为人父母关注的重点,也是家庭幸福的重要元素。重新审视那些和孩子一起走过的日子,成长的路上,我们有没有留下一些遗憾?懂没懂完整人生的真谛?看来我得静下心来,先给自己补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