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九寒冬日,恰是读书时。
关于冬日读书,自古就是美谈。《礼记》有云:“春诵,夏弦,秋学礼,冬读书。”三国学者董遇在谈读书时,曾有“三余”之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古代寒冬之时,农事减少,正是埋头苦读之时。
百转千回,时代更迭,时至今日冬天仍旧是一个读书的好季节。其一是环境清幽。冬日寒风凛冽侵肌骨,漫天飞雪悄无音。当屋顶、树枝、花草、道路等一切都被冰雪覆盖,世间万物归于沉寂,静悄悄的环境最适宜思考,捧一本书来,思绪早已随着书香飘摇万里之外。其二是人闲心静。冬天寒冷,随着天气变化人也变得懒散,嘈杂的内心似被洁白的雪花洗涤过一般归于本真,不再留恋于室外游玩撒欢,更喜欢室内独坐喝茶读书。
冬日读书是一种享受。关于冬日读书的情趣,南宋翁森在《四时读书乐》中写道:“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冰天雪地之时,朵朵红梅绽放开来,身披长袍踱步窗前凝望,暖阳透过纱窗摇曳着窸窸窣窣的光影,手捧一卷诗书,慢啜一口清茶,一股暖流席卷鼻腔、心胸、头脑,真乃人间一件乐事!作家叶灵凤在《书斋趣味》中亦有如此的感触:“在这寒冷的冬季,靠在椅子上翻着刚买来的新书,我是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上为自己搜寻着新的伴侣。”确实,冬日若能闲下来,倚靠在一张老旧的藤椅上,沏一杯热茶,拿一本好书,浮躁的内心一点点平静下来,真是一种别样的享受。
冬日读书以夜读为最妙。冬日的夜晚比往常来得要早一些,当夜幕降临,冬小麦早已枕着星光沉睡,仅有一轮明月高高挂在黑夜当空。此时夜晚寂寥幽静,无他人造访之扰,我总喜欢懒散地斜倚床头,拥被而坐,打开一盏小小的百褶布艺台灯,泡上一杯解压玫瑰花茶,从书架上随手抽一本书来读,若能读得下去就继续读,读不下去则换一本,慢慢咀嚼书中的文字,细细品味书中描绘的美好,任时光幸福地从指间流走,心中泛起无限的爱意暖意。静悄悄的夜晚,也因了书中故事的浸润,变得宁静而美好。
在冬日夜晚读书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大雪纷飞,则更妙不可言。晶莹剔透的雪花飘落在草树上簌簌作响,或有一两片雪花,淘气地透过窗缝挤进来,落在手心里又瞬间融化,似蝴蝶般飘来又去。内心烦躁顿时悄然无存,素净得如山涧一汪清泉,清冷无瑕却宁静充盈。
冬日读书品类并没有过多讲究。冬日里可以读一些隽永美文、名人传记、史书经典、诗词歌赋,不同的书给人不一样的感受,美文轻松自在,传记荡气回肠,经典流芳百世,诗歌朗朗上口。每读一本书,就像是在交一个朋友,体验一段别样的人生。我喜读散文和小说。散文篇幅不长,十来分钟就可读完一篇,读来轻松自如,恬淡舒适。如读汪曾祺《人间草木》,感受他笔下的花香浅草、三餐四季;读丰子恺的《豁然开朗》,感到真情的美好和童趣的可贵;读李银河《煮沸人生》,体验到生命的广度和宽度……小说篇幅较长,读完需要很长时间,我通常放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来读。当花了几个晚上读完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时,内心震撼之余更多的是感动,感动于大自然的馈赠,生命的可贵,人类的付出与奉献!
漫漫冬夜长无眠,卷卷书香抚人心。正如海明威所说:“会在冬日找一个下雪的地方,在暖屋中阅读写作,慢节奏生活。”冬日慢节奏的生活,闲下来与书香为伴,就像一束阳光照射在心田上,驱散了严寒,让人生增添了更多的惬意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