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荆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03月02日 星期六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响”的意味

  何为“不响”?上海话:心里有数,不吭声。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繁花》作者金宇澄先生曾谈到,“不响”是上海人的人生哲学。剧中的主角宝总,常把“有数”挂在嘴边,自然也有适时的“不响”。

  《繁花》中,有多个“不响”,往往出现在人物对话结束时。初次读到“不响”时,以为仅仅是体现人物欲言又止的“克制”,整部作品竟有1500多个“不响”,“不响”处于不同的语境,自然意味不同,令人意味深长。

  “不该讲的,说不清楚的,没想好、没规划的,自我为难、为难别人的,都‘不响’,做事要留有余地。”电视剧《繁花》的主角宝总,对“不响”有一段精彩的“注释”。“不响”,即不说。其实,“不响”不代表沉默,而是一种恰到好处的“补白”。

  长篇小说《繁花》中,这种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补白”,蕴含无穷的意味——各个人物在对话结束时的“不响”,想法、心态、心境各异,此处“省略”的“篇幅长短”自然不同。

  “不响”是看破不说破。彼此留余地,也是留情义,更是留一种双赢的可能。你欠我,我欠你,互相欠着、偿还着、纠缠着,感情反而越来越深。“不响”,是一个体面的收场。一旦点穿、说破,再见尴尬,不见也尴尬。

  “不响”是不纠缠。作品中人物繁多,有的是话痨,见面就滔滔不绝,让人一眼望穿,这种人很可爱,因为你不必设防;有的骂骂咧咧、婆婆妈妈,让人不想深交但足以信任,因为他的底线坚如磐石;有的沉默寡言,背后的故事却让人猝不及防,因为他可能干出一些“事故”……他们在对话结束时的“不响”,是不想没完没了地纠缠下去,就如一段人际关系的“小结”。

  “不响”是涵养。与很多被人诟病的电视剧相比,电视剧《繁花》没有“肥皂剧”的泡沫与拖沓冗长,画面的既视感极强,如电影般情节转换快,对话结束时某个人物的“不响”,恰恰表现了其渐长的涵养、过人的境界、超然的欲念。是什么让阿宝成为宝总,一夜之间成为时代弄潮儿?他在多个场景对话后的“不响”,足见他的成长、睿智与涵养。

  “不响”是“于无声处听惊雷”。有时,“不响”胜过千言万语。比如,对于阿宝在商战中的“狂飙突进”,爷叔以“不响”持保留意见;对于宝总在股市鏖战中的“冒进”,爷叔依然以“不响”进行最有力的劝告。从阿宝到宝总,从宝总到阿宝,昙花一现,繁花落尽,剧终人散,背影远去。恩怨情仇,随风而散。

  “不响”是依从时代的进步。剧中人物面临难料的世事、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往往“不响”,连洞察世事如爷叔,也无法事事把握前进的方向,常慨叹“天气不会一直好下去的,人不会一直占上风的”。这,才是真实的时代大潮——《繁花》里,众人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上海见证了彼此的野蛮扎根、肆意生长,留下深刻的交集印痕之后,最终各走各路,隐于茫茫人海,重新开启新的人生旅途。

  这群人在一起的精彩时光,是他们的高光时刻。他们相处的“不响”之时,似乎是他们人生旅途的“休止符”,是狂飙突进时戛然而止的“停顿”,是至暗时刻默然相对的彼此慰藉。“不响”,是空灵的天籁之音,是最精妙的对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综合
   第4版:城事
   第5版:天下
   第6版:文体
   第7版:荆泉
   第8版:公益广告
春在拔节
“不响”的意味
日常的空阔
游滕国故城记
滕州日报荆泉7“不响”的意味 2024-03-02 2 2024年03月0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