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滕州风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04月23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团: 绽放在舌尖上的春日味道

  廖晗 文/图

  

  春暖花开,一种由艾蒿和糯米粉揉搓并蒸熟而成的时令美食——青团,迎来了一年中的销售旺季。碧绿的青团,在蒸笼里,像一块块翡翠玉石,玲珑剔透,美不胜收。它香糯柔软、芳香浓郁的味道,早已诱惑得美食爱好者们垂涎三尺。在我市的大街小巷随处都有卖青团的糕点店,让人们在感受春意盎然的同时,尽享舌尖上的春日盛宴。

  

  食青团古来有之

  

  青团又叫“艾团”“清明果”,它馅料丰富,口感绵软,带有清淡悠长的青草香气。青团历史悠久,在唐代就有人制作。清明节前后,在民间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蒸青团,虽然青团流传千百年形制未变,但现在人们更多的是应令尝新。“相传百五禁烟厨,红藕青团各祭先”,这首《吴门竹枝词》说的就是人们在清明时节吃冷食青团,并用红藕、青团祭祀祖先,其中所说的“百五”,是指冬至过后105天为寒食节。清代《清嘉录》对青团有更明确的解释:“市上卖青团熟藕,为祀先之品,皆可冷食”。清代文学家、美食家袁枚的《随园食单》中,对青团的制作也有记载:“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

  据传,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让李秀成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没有抓到李秀成,清兵并未善罢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设岗,每一个出村人都要接受检查,防止他们给李秀成带吃的东西。回家后,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李秀成吃时,一脚踩在了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他顿时心生一计,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然后把青团放在青草里,瞒过村口的哨兵。李秀成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而且不粘牙。天黑后,他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来。

  

  传统美食不断创新

  

  青团渐渐成了不少食客心中专属于春天的味道。在我市,不少商超、蛋糕店也推出了各种口味的青团,等待着食客们前来品尝这一口春天的味道。

  清一色包裹着青色外皮的青团躺在保鲜柜内,豆沙青团、蛋黄青团、抹茶青团、芝麻青团……看标签上的名称,青团的馅料便一目了然。好吃的青团,离不开原生态的食材。“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吃春’时节,我们家的青艾已经到货,现在每天都可以做青团。孩子吃了我亲手做的青团,别提多高兴了。”美食爱好者李琴说。

  说起青团的制作过程,李琴打开了话匣子。据她介绍,制作时先将艾草清洗干净,慢慢切碎,放在滤布中过滤出艾草汁液,和事先准备好的糯米面掺起来,揉搓成型。糯米面不像面粉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发酵,用糯米粉制作的粉团可以立马制作青团。将糯米团切成孩童拳头一般的小块,再捏成扁扁的圆形,根据个人的喜好往中间放入豆沙、肉松、腊肉等馅料,包上,一个个胖乎乎、圆滚滚的青团就做好了。制作好青团后,垫上一些青艾,上锅蒸制10多分钟,香气就一点一点地飘出来了,沁人心脾,不经意间将春天的美提升到了极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综合
   第4版:城事
   第5版:天下
   第6版:滕州风物
   第7版:4·23世界读书日
   第8版:公益广告
青团: 绽放在舌尖上的春日味道
乾隆白菜: 传统美食的现代传承
红烧黄花鱼: 酱香鲜嫩 美味下饭
滕州日报滕州风物6 青团: 绽放在舌尖上的春日味道 2024-04-23 2 2024年04月2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