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正值春夏交替之际,冷热适中,气候宜人,是一年之中最适合出行的月份。此时节的不少地方,蚊子都已开始猖狂活动,令人难以招架,其中还有不少含有毒素的蚊子,被其叮咬后很容易出现过敏反应,严重者还会危及身体健康。那么,在旅途中,我们该怎么预防蚊子叮咬呢?
小小蚊子危害大
外出旅行,很多人喜欢选择去有山有水的地方,而这些地方正是蚊子聚集的高危区,即使是白天,它们也会偷偷给我们送出“红包”,让人又痛又痒;而晚上回到住处休息,它们就会在耳边“嘤嘤耳语”令我们夜不能寐。蚊子给人留下的“红包”不仅又红又痒而且经久不消,是这个时节身体健康的一大隐患。
小小蚊子危害大,它能传染多种疾病。其中就有疟疾,症状包括高热、寒战、头痛、肌肉酸痛、恶心呕吐等,严重的疟疾还可能引起贫血、黄疸、休克、肾衰竭、脑部损伤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还有登革热,主要症状包括高热、头痛、眼眶痛、皮疹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出血倾向、低血压、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称为重型登革或登革出血热。还有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危害儿童和老年人,多见于夏秋季。临床上急起发病,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等,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
严密防范远离蚊子
现实中,一些人格外招蚊子喜欢。其实,容易被蚊子叮咬的原因非常复杂,涉及体温、呼吸、气味、穿着等多个因素。蚊子喜欢叮咬的人可能是爱出汗、肺活量大的人或肥胖者、化妆的女性、穿深色衣服的人等。此外,孕妇在妊娠后期、喝酒的人以及从事运动或体力劳动后呼吸加快的人,也容易成为蚊子重点叮咬的目标。
那么,我们在旅行中,应该如何有效防蚊?首先,应尽量穿长袖衣服和长裤,并扎紧袖口和领口,尽量不要在潮湿的树荫下、草地上以及水边坐卧。对于暴露在外的皮肤可涂抹防蚊液,防蚊液的主要成分是避蚊胺,其原理是药物直接作用于蚊子的触觉器官及化学感受器,从而驱赶蚊虫,婴儿涂抹容易舔食中毒,最好不用。另外,涂抹防蚊液时,要避免直接涂在伤口或是起红疹的皮肤上。也可随身携带风油精,涂抹于衣物或皮肤上,也能起到防蚊效果。
中医药驱蚊效果佳
“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佩戴香囊防蚊虫的习俗。香囊淡雅的香气能够清热祛湿、提神醒脑、辟瘟除秽,外出旅行的时候佩戴自然也能起到驱蚊防虫的效果。把艾叶、丁香、薄荷、藿香、佩兰、陈皮等具有芳香气味的中草药,打粉或剪碎后装入布袋或锦袋中,即可制作成驱蚊香囊,佩戴在身上时时闻嗅,既能驱赶蚊虫,又能防治疾病和养生。
传统中医药学认为,花椒、茴香、香茅、薄荷、柠檬等食物具有辛香开窍、化湿辟秽的作用,可以通过人体代谢产生一种蚊虫不喜欢的气味,食之可以起到驱蚊的效果。外出旅行之前还可以选一些具有芳香气味和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草药,通过冲泡或煎煮的方式,制成可饮用的茶饮,既能驱赶蚊虫,又能清凉解暑,增强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