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申亚 颜秉厚 报道
本报讯 项目建设是发展的“牛鼻子”,也是检验营商环境和招商引资成效的重要载体。今年以来,东沙河街道人大聚焦“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年”要求,围绕重大项目、重点环节和重要事项,组织人大代表扎根一线、服务一线,全方位行动、全领域参与、全要素保障,助力项目建设加速跑,奋力书写人大推动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一线帮促,当好企业“护航员”。该街道人大探索“人大代表促项目建设”服务模式,定期组织代表对街道29个重点项目进行视察、调研,倾听项目、企业真实声音,收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园区载体、营商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建议,帮促项目加快建设。充分发挥代表优势和特长,对项目在公司注册、投资进度、入库纳统、优惠政策等进行全生命周期跟踪服务,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的难题,切实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累计开展集中调研活动2次,代表实地走访项目20余家次,听取意见建议10余条,帮助解决问题6件。
一线督促,当好项目“监督员”。该街道人大坚持督帮一体,对29个重点项目推进情况开展监督工作,制定监督方案,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要求,明确年度目标、月度节点、责任主体,牵头领导、帮包专员每月报送项目进度等情况,不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对未有实质性进展的工作进行预警,梳理、汇总、交办问题,建立起“年初询问项目年度计划、年中跟踪项目落实情况,年末追问项目办理结果”的人大监督之链,推动人大监督走深走实。今年以来,已督导调度5次,提醒提示3次。
一线调处,当好发展“助推员”。该街道人大坚持“项目建设需要什么,人大就着力推动什么”的思路,发挥代表联系群众密切的优势,靠前开展政策宣传、征地搬迁动员、矛盾纠纷处理等工作,保障项目建设要素,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将“代表联络室”搬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全力靠上做群众工作,协助实现周村和谐搬迁,完成呈祥大道、新能源产业园、枣庄工程技师学院93.33公顷土地清表任务,化解陈岗区域3家企业搬迁问题及后续历史遗留问题,为项目落地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加快打造“中华善城新地标、产城融合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