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来了,月更明了。我住在小城,走在楼缝间,难得与月亮打照面,难见阴晴圆缺,难见上弦下弦。愈这样,一首明月诗愈在我心头闪亮。
这首诗像山上的一块石头,少有人看它,少有人摸它,我却视为乱石中的美玉。《唐诗三百首》、唐诗选读和学生教材根本不让它沾边,只有《千家诗》大发慈悲让它挤进诗集。这是唐代会昌年间进士、渭南尉赵嘏的明月诗: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玩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大抵是秋夜,赵嘏独登江边的小楼,但见皓月的光辉铺满水面,相互照映,天水一色。触景生情,怀念去年这时候同来赏月的友人哪去了?我们只能猜测友人的身份,如是文友,他应试及第了吗?若是戍边将士,千万别马革裹尸;倘是商贾,水路运货莫夜行。仰首望月,遐思万千,今晚的月光照着我也照着远方的不知去向的友人,但愿友人此时此刻也仰望明月回忆去年在江楼上与赵嘏推心置腹,不忍话别。今夜的月色与去年一样,天水一色,静谧无声,只有绵绵无绝的思念融入江中随秋风里的涟漪缓缓送到苍茫的远方吧。远方的人啊,有人独立江楼,思绪绵绵,吟诗牵挂,你有这样重情重义的朋友,值了。
50年前我初读此诗,含英咀华,拍案叫绝,我喜欢寂寞喜欢萧条喜欢低沉喜欢怀旧,古怪的性格遇上清冷、伤感、幽思的诗,仿佛一股营养剂注入我血液骨髓里,爽朗极了。每当看到明月,血液里就翻腾起这首情意绵绵、韵味悠长的古诗,更缅怀千里之外的我那早已作古的文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