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荆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10月26日 星期六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魂牵梦绕万福店
李飞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这个秋天,我有幸受邀参加武警湖北总队五支队成立40周年纪念活动,与来自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的部分退役老兵相聚武汉晴川假日酒店,面对滔滔江水,重叙战友深情。活动中和战友有一个重要约定:回访军营。

  每一段军旅生涯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我从军十三年六个月,部队换防六个地方,唯独对万福店的点点滴滴念念难忘。

  万福店,想念它多年了。

  原计划活动结束,和同行的战友王延亮乘坐火车到万福店,然后从襄阳返回齐鲁大地。武汉战友李优昌、文康龙知道后,说什么也要陪同我们前往,他们以前虽在万福店呆的时间短暂,但也想一睹它今日的芳容。

  驱车三个小时到达万福店农场场部,凭当年的记忆,穿越铁路、路过果园、途经学校、到达营房。

  车行至万福店农场场部北边时,车走不通了,原来的铁路道口建成了人行天桥,车辆行驶改到西边一百米处的铁路涵洞,这比以前更安全了。昔日去往营房的沙土路铺上了柏油,道路两边建起了栋栋民宅。也许是路好的缘故,不知不觉走了五公里,我们发现不对劲,感觉走过了,停下车,走到路边一家开着大门的住户,一位戴着草帽的农民正在打花生,看到我们,停下机子,听说是回访军营的,特别高兴,忙从地里捧起一把晾晒的花生让我们吃。交谈中,得知这位农民姓龙,郑家湾人,今年六十六岁,对部队营房变化比较了解。他说,部队撤防后,建筑物有的年久失修倒塌了,有的改造了,有的拆除了,营房的样子已不存在。然后带领我们到原营部驻地,并给我们一一指出部队原建筑物的位置,还有分散驻扎的中队方位。

  我们大队,是陆军五十四军的一个建制营改编的,1984年由河南原阳县开赴湖北省襄樊市随县(后改为随州市)万福店农场(后改为万福镇),大队部设在原团部,中队分别设在团部北约700米。万福店属于丘陵地带,中队布置从西往东,也就是由高到低,高处是六中队,腰部是五中队,低处是四中队。当时,我在四中队任代理排长。

  风儿,好像多彩的颜料装扮着秋末的大自然。我们到四中队原址时,满眼是丰收的景象,农户的屋檐下、墙壁上挂着金灿灿的玉米,墙根和大门两旁晾晒着芝麻、花生,已寻觅不到部队的原貌,依稀见到几间红砖红瓦的房子,其中一间房子的窗户上模模糊糊看到用白漆粉刷的十字符号,可以辨认出是中队队部,我任文书时曾在此居住过。后排几间红房子是战士集合学习、活动的会议室,正想敲门看看,从里面出来一对老年夫妇,男老人姓张,是一位退休小学教师,张家湾人。房间里的东墙上还有一块黑板,我在中队时没少在上面写写画画,靠墙角还摆放着战士们曾经使用过的两张绿色、敦实、厚重的乒乓球桌子。我向张老师打听个人,张老师说,你只管说,这周边几个湾的人,差不多都认得。我说是中队前面塘坊湾的老李,还把老李的面貌给他描述了一番,他没听完就明白是谁了。他说,老李前两年过世了,孩子也搬到镇上住了。记忆中的老李是个热心肠的人,他看到部队战士种菜缺少工具,干起活来费时费力,主动把家里的锄头、钉耙等农具借给我们,而且还时常免费提供菜种子。什么季节种什么菜,什么时候浇水、施肥,他都手把手地教。中队一年四季蔬菜错时收获,不但丰富了战士的生活,还节约了伙食经费。

  张老师说,他们也非常想念部队的同志,部队在的时候,没少给当地老百姓做好事,最难忘莫过于农忙时帮助老百姓抢收稻谷。还说我们来一次不容易,非让去屋内歇一会,喝杯茶、吃了饭再走。我们感谢张老师的厚意,在原中队仅存的几间房子前拍了合影,然后依依不舍与张老师话别。

  离开四中队原址,乘车爬过上坡,到了大队部原驻地。昔日大队部改成了农场中学,学校值班保安查看了我们的证件,登记后进入院内。营房已变成焕然一新的楼房;训练场变成学生的操场,操场上的草坪好像刚刚修剪过,整整齐齐,远远望去别有的一种美;礼堂还保留着,外墙粉刷成五彩的颜色,改建为部队纪念馆,成了教育实践基地。

  万福店中学原来在部队和农场场部中间位置。我曾经被这所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那时经常到学校给学生军训,和部分老师、同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至今还叫得出他们的名字。1986年春,初三语文老师刘艳患病住院,一时找不到替代老师,教导处李主任找到部队主要领导,让我顶替一下。我诚惶诚恐,不敢懈怠,虚心学习,潜力教学,在完成上课任务的同时,还主持编办了《希望报》,在场部教委办、学校师生中间反响特别大。我对一名叫王三的学生印象深刻,他家庭条件差,几次辍学,期间,我多次资助并鼓励他,让他坚持下来,最后考取了襄樊旅游学校。他的人生轨迹发生改变之后,我们之间保持通信好多年。

  战友文康龙对营房西北角的圆门念念不忘,可惜封闭了,一点痕迹也没有。他曾在圆门里第一间房子里居住过,十分想念那段美好时光。圆门是方便战士出入到小卖部购物、水塘取水设置的。小卖部还在,只是房子比往日大了许多,房子上方多了“军人服务部”几个大字。以前小卖部的主人是一位穿着时尚、长相漂亮的姑娘,姓金,排行老三,叫金三妮,柯家岗人,战友们都喜欢叫她“香港人”,现不知去了何方。水塘还有,只是面积缩小,面目全非,岸边杂草丛生,水面浮有污物。这个水塘,当年面积百亩,水质清澈,大旱年份不曾干枯,一面可以洗衣服,喂鸭子,另一面设置取水点,供应部队战士、柯家岗村民吃水。现在想想,不可思议。

  返回到农场场部已是下午两点多,午后的阳光还有“秋老虎”的味道。我意犹未尽,趁战友李优昌、文康龙选择吃饭地点的空儿,和王延亮逛了逛当年买菜、买粮、乘车的菜市场、粮店、火车站,虽面貌与往昔大不同,但往日印记仍在。

  到农场场部院内,正好遇到一位姓高的值班干部,与其交流了一会,询问了农场场部的变化情况。在部队的时候,每到春节,我都陪同指导员到场部参加拥军优属座谈会,组织一些军民联谊活动,印象最深的是1987年春节,部队和地方共同在场部举办联欢晚会,剧院座无虚席,中队战士苏云一首《信天游》火遍全场,那情景不亚于中央电视台举办的联欢晚会。也是那一年,场部播音员邓兰到部队采访拥军老汉石支清,石老汉做的豆腐以低于市场二分钱的价格供应部队,多年如一日,从未间断,哪怕遇到生病住院,也安排家人按时送到,其事迹十分感人。我们联合撰写的人物通讯《拥军汉》,先后被《随县报》《襄樊日报》、楚天人民广播电台采用,并获得“拥军优属”征文一等奖,至今想起来,仍有一股自豪感。

  “泪纵能干终有迹,语多难寄反无词。”1988年初离开万福店,至今已三十六年了,今天重拾军旅记忆,千言万语难表心情。车子驶出万福店,视线里的建筑物渐渐模糊了,此时车载音响里飘出《九月退伍季》这支歌:全国各地的退伍兵/又到九月了/你可曾舍不得离开军营/舍不得战友啊/部队里有召必回的使命啊/你们是祖国永远的战士啊/你还记得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综合
   第4版:城事
   第5版:天下
   第6版:周末
   第7版:荆泉
   第8版:公益广告
7
荆泉
魂牵梦绕万福店
和谁不睦,劝谁盖屋
山东华源舜联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6万吨甲醛、 3万吨三聚氰胺、25万吨粘合剂、4万吨碳酸氢铵、 15万吨氨水、20万吨蒸汽、5万吨水处理剂项目 一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征求意见稿公示
滕州日报荆泉7魂牵梦绕万福店 2024-10-26 2 2024年10月2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