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喧嚣的都市生活中,偶尔停下匆忙的脚步,翻开黄孝纪的《一个村庄的食单》,仿佛能穿越回那个纯真质朴的年代,重温那段简单却温馨的农村生活。《一个村庄的食单》不仅是一部散文集,更是一份对逝去时光的深情挽歌,它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乡愁与回忆的世界。
黄孝纪以故乡八公分村为背景,通过饮食这一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南方乡村的炊烟岁月。书中,那些粗茶淡饭的乡村日子,被作者赋予了浓厚的情感色彩。鼎罐饭、甑蒸饭、钵子饭、糯米饭……这些简单而质朴的食物,在作者的笔下,变得格外诱人。它们不仅满足了味蕾的需求,更承载了无数乡村人的记忆与情感。
“记得在寒冷的冬夜,一家人关了门窗,于灯下围灶而坐,说些淡话。灶火上,焖红薯的热气自锅盖下窜出来,弥漫整间逼仄的灶屋。红薯焖好了,焖干水了,待母亲全部拣进笼罩后,我们用瓦调羹,挑那黏稠的红薯糖吃,甜腻中带着一股焦煳味道。”这段文字,如同一幅温馨的家庭画卷,让人仿佛能闻到那股红薯的香甜,感受到那份家庭的温暖。读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儿时在农村生活的经历。那时,每到冬天,母亲也会为我们焖红薯,那种甜腻中带着焦香的味道,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黄孝纪笔下的食物,不仅仅是食材的堆砌,更是情感的寄托。在《一个村庄的食单》中,他通过对一道道简朴乡村食物的细腻描述,将我们带回了那个物质并不丰富,但精神却无比充实的年代。那些看似不起眼的食材,在作者的笔下,变得异常珍贵。焖红薯、炒豌豆、炒花生……这些曾经陪伴我度过无数个日夜的食物,如今读来,依然能勾起我对那段时光的无限怀念。
除了食物本身,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关于乡村生活的细节描写。那些关于农事、关于邻里、关于亲情的片段,如同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串联起了一个完整的乡村生活画卷。读着这些文字,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欢声笑语的村庄,看到了那些熟悉的身影,听到了那些亲切的话语。
“那些吃剩的,家家户户的主妇们,就会用菜刀竖切成薄片,铺在笼罩里,利用三餐之余的灶火余烬烘干,做成红薯皮,也就是现在通常所称的红薯干。”这段文字,让我想起了母亲曾经为我们制作红薯干的情景。那时,她总是将吃剩的红薯切成薄片,然后放在院子里晾干。每当夕阳西下,我都会搬个小板凳,坐在院子里,一边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一边吃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红薯干。那种甜蜜而满足的感觉,至今难以忘怀。
《一个村庄的食单》不仅仅是一部关于食物的散文集,更是一部关于乡村生活的回忆录,它让我们在品味食物的同时,也品味着那份来自乡村的纯真与美好。在这个物质充裕但精神日益匮乏的年代,这部作品如同一股清流,让我们重新找回了那份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读完《一个村庄的食单》,我仿佛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那些关于乡村的记忆与情感,如同被重新激活了一般,在我的心中翻涌着。这部作品不仅让我重温了那段逝去的时光,更让我对乡村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它让我明白,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份来自乡村的纯真与美好,将永远是我们心中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