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灵
扫扫码、刷刷脸,就可支付,这种方式快捷而方便,可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就是:数字货币安全吗?
它就像我们打游戏或购物,预先存入了人民币的游戏卡和购物卡,用时商家从里面扣除,直到扣没了,我们再往里面充值。它是一个会有商家给出收据单号的数字货币,可以查询。如果我们把人民币放入了自己虚拟的银行里,是否也需要有个存款收据作为证据呢?数字货币基金会是不是也有一个数据库存,储存了我们的数字货币?
如支付应用出现了bug,就会出现“支付不成功”“多次扣费”“没订上酒店”“误了飞机”等问题。某一天,虚拟的数据若真的出了大问题,我们自己的数字货币能否依然存在?
一般情况下,在虚拟网路世界里,我们都需要有一个截屏的证据,它会告诉你,甚至是任何人,你某时某刻真的有过这个数据支付状况。再者说,如果我们把一切的数据都存起来,也没有这么巨大的空间库。可有时为了心里有个安全的底线,特别重要的数字货币需要有个截屏为据反而更好。
网络数据问题,是随着时代和科技发展而产生的一个虚拟的东西,想必它也应有其相应的技术要求和可信度。如果网络数字货币没有了可靠性,它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如今的社会,出门时我们只要有一部手机,一切都解决了。如果网络支付一下子从我们的生活里消失了,又要回到实物人民币的支付时代,其间得有多少人感觉一下子又回到了解放前。我们知道,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它会在不断进步中完善、充实,让自己的科学性和安全性日趋完美。
说一千道一万,为了自己的财产,我们还是需要小心,时刻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盲目信任各种设定好的平台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