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去年以来,姜屯镇人大立足职能,紧扣全镇发展大局,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瞄准引才、育才、留才三个方面,统筹推进人大履职工作,不断夯实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引”字为先,助力人才吸纳“扩流量”。该镇人大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对辖区的人才现状、产业发展、资源禀赋等进行摸底,围绕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和发展需求,协助政府职能部门科学合理编制人才需求目录,对引进什么样的人、引进多少人,制定明确规划。采取托亲靠友“挖”、设置问卷“搜”、知名代表“联”等方式,助力构建人才信息网,打通全镇人脉网络。全年累计走访人才50余人次,举办在外人才恳谈会2场,常态化摸排在外优秀人才信息25条,努力实现“产”和“才”精准嫁接。
“育”字为本,助力人才培养“提质量”。该镇人大建立人才“一对一结对帮带”机制,人大代表“一对一”开展辅导,围绕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种植技术等多个专题,开展特色教学课程培训,着力提升人才能力及素养。发挥人大代表自身资源优势,邀请专家授课指导,提升人才培育水平,带动农户实现产业增收。去年以来,累计开展特色培训3次,受训人员达600余人次,培育优秀农技人才29名。
“留”字为重,助力人才汇聚“稳存量”。该镇人大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才管理原则,发挥代表作用,主动牵线搭桥,定期开展青年人才座谈会、上门走访等活动。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成立助企助农志愿服务队,坚持人大代表“周联系、月走访”制度、下企问诊制度,针对企业需求提供“点单式”服务,根据代表建议实施“人才公寓”“绿色就医”“就近入学”等16条专属服务,为人才提供优良的软环境。开展“榴枣归乡”人才政策宣讲活动5场,听取人才意见诉求36条,解决实际问题30个,全面营造识才、爱才、聚才、用才的良好氛围。
本报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