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关岁尾,写个人工作总结是必修课,得总结一年来自己德廉勤绩等方面情况,小结得失,还得对来年进行展望。其实,古人也有工作总结。
秦汉时期就有了对官吏的考核制度“上计制”,要求向上级如实汇报一年来治内的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盗贼多少等情况,逐级上报,直至中央。这种总结文章要长度适宜,简明扼要,总结到位,来年计划需明确且切实可行。朱元璋就曾因茹太素的汇报总结啰嗦而龙颜大怒:“虚词失实、巧文乱真,朕甚厌之。”下令把这个司法部副部长拖出去暴打了一顿。曾国藩在这方面很有心得,还编写了一本《鸣原堂论文》,类似于现在的年终总结写作指南,书中收入了苏轼、朱熹、王阳明等上皇帝奏折的经典范文。说“吾辈欲师其文章,先师其心术,根本固则枝叶自茂矣”,曾国藩认为模仿套作不可取,学得心术才是根本。
白居易在长安为官时,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写法。其诗作《岁暮言怀》中有详细描述:“职与才相背,必将口自言。磨铅教切玉,驱鹤遣乘轩。只合居岩窟,何因入府门。年终若无替,转恐负君恩。”他说,总结过去的一年,有成绩也有问题,个人还没有完全胜任岗位的职责要求,但依然廉洁从政,勤奋工作。倘若新的一年不能轮岗,恐怕会辜负领导的厚望。言辞谦虚,又表达了他想换新岗位的殷切要求。
书圣王羲之,关系要好的同僚朋友经常向他讨字,给也不是不给也不是,弄得他苦不堪言。王羲之就在一年年底专门写了篇文章给他们看,“年在桑榆,自然至此。顷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意思是:我年纪大了,只想游山玩水,陶冶性情,不想让儿孙知道我是因为躲避你们才出去游玩的,免得有损乐趣。只是不知此文效果如何?
范仲淹在当政期间大量开垦农田,兴修水利,办了不少实事,又设义田,救助穷苦人,深受百姓爱戴。他有一年写的“年终总结”大意是:“今年我走了很多地方,收获不小,唯一有点不安的是百姓对我太过爱戴,请我去家里吃饭,不肯收钱,我拒绝不了。他们土里刨食不容易,所以我很苦恼。”写得很是真诚。
这种不是给上级汇报工作的总结,写来自然轻松多了。但也有沉重的。
清末政治家、书法家翁同龢在庚子年除夕写下了一个他最期盼的词儿:平安。
翁同龢状元出身,先后为同治、光绪两朝帝师,历任刑部、工部、户部、吏部尚书,担任过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授协办大学士,从政四十二年,在晚清政坛举足轻重。
“翁同龢行书平安轴”,是一件寓意吉祥的书法作品。为祈福平安,作者饱蘸浓墨、一气呵成,将“平”字与“安”字连笔叠加在一起,并成了一个“合体字”,造型独特。
合体字是一种以多个吉利字组合成一个字的风俗,成为人们表达吉祥愿望的一种手段。如两个“喜”字相连的“囍”等。
作品落款的“松禅”也是这种写法,“松”和“禅”两字共用一个木字旁,造成合体字的效果。这幅作品上的题字为“庚子除夕”,即1900年除夕。
这一年八国联军侵华,攻陷北京。其时,翁同龢早已离开政治舞台回到家乡常熟,但他仍关心国事,庚子事变令其寝食难安,一直忧心忡忡地关注着事态的发展。可以想见,在庚子年的最后一天,翁同龢是怀着怎样复杂的心情写下这“平安”二字的。
他多么希望国家能平安度过此次危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