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球菌性肺炎是冬季高发的传染病,也是导致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病因,肺炎球菌广泛存在于健康成人和儿童的鼻咽腔中,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一个咳嗽或喷嚏就可以将带菌的飞沫散播在空气中,一旦宝宝抵抗力下降,肺炎球菌便伺机入侵身体各个部位。
感染病毒,会怎么样?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的《儿童腺病毒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腺病毒肺炎起病急,常在起病之初就出现39℃以上的高热,可能伴有咳嗽、喘息,轻症一般在7-11天恢复正常,重症患儿高热可持续2-4周,一些患儿最高体温超过40℃。呼吸困难多始于病后3-5天,伴全身中毒症状,精神萎靡或者烦躁,甚至抽搐。部分患儿有腹泻、呕吐,甚至出现严重腹胀。
肺炎球菌肺炎还会引起中耳炎、鼻窦炎、脑膜炎、菌血症等;其中,肺炎球菌性脑膜炎还可能留下耳聋、瘫痪、智力低下等严重的后遗症,严重威胁儿童的健康和生命。
怎么预防肺炎?
接种疫苗,是预防肺炎的有效手段,比如肺炎球菌疫苗。
另外,生活中还要做好防控:
1.多去户外活动,增强免疫力。只要天气不错,就应该带孩子多去户外活动,半岁左右开始多晒太阳,时间的长短需要循序渐进,活动的内容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来制定,增强孩子自身免疫力。
2.减少接触。平时预防要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尽量不要跟感染的孩子亲密接触,有些成人是病原隐性携带者,接触或亲吻孩子前也要注意卫生。室内的空气也需要早晚开窗通风,保持新鲜。
3.回家先洗手。外出回来,要按照正确的洗手法洗手,千万别忽视清洗外露的部分,如漱口、清洗鼻腔、眼睛等,降低感染的几率。
4.不要让孩子穿太厚。有些父母心疼孩子,往往给孩子穿很多衣服,其实孩子是“怕热不怕冷”的。孩子衣物不应该比父母穿得多,穿衣过多导致孩子出汗,反而是导火索。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