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萍 文/图
春天吃春饼,再合适不过了。薄如蝉翼的春饼,原是农耕文明对时令的精准把握。《四民月令》记载“立春之日食生菜”,唐宋时演变为“春盘”,到明清已定型为今天的春饼样式。
春天的美好祈愿
一张素面饼皮,卷起七种菜码,暗合北斗七星护佑之意,更藏着“咬春”的智慧:春饼皮象征土地,青白葱丝是立春的嫩芽,五色时蔬暗喻五谷丰登。
在山东,主妇们会将春饼卷成元宝状,取“咬住财气”的吉兆;江南人家则偏爱卷入荠菜,取其“聚财”谐音。这些看似简单的食俗,实则是农耕民族对自然的敬畏与对话。老话讲“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说的正是春饼包裹的不仅是时蔬,更是破土而出的生命力量。当薄饼裹住脆嫩的黄瓜丝、甜润的胡萝卜丝,仿佛把整个春天的生机都含在了唇齿之间。
旧时人家食春饼,要摆出七碟八碗的阵仗。主妇将胡萝卜丝、土豆丝、葱丝、黄瓜丝、荠菜、香菜、肉丝分置青瓷小盏中,配以甜面酱、蒜泥、腐乳三味蘸料。食客按“先青后白,先素后荤”的顺序取用,取“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寓意。这种分餐而食的智慧,既保留了食材本味,也让一餐饭吃出了文人雅集的风韵。
时蔬的营养价值
春饼的玄妙,在于方寸之间暗藏营养平衡之道。金黄土豆丝提供优质碳水化合物,橘红胡萝卜丝富含β-胡萝卜素,翡翠黄瓜丝带来膳食纤维,雪白葱丝含大蒜素杀菌,赭红肉丝补充蛋白质,再点缀碧绿香菜碎,俨然一幅可食用的山河图。这种搭配暗合“五色入五脏”的养生理念:青入肝、赤入心、黄入脾、白入肺、黑入肾。
现代营养学印证了古人的智慧。土豆丝与肉丝形成氨基酸互补,胡萝卜素在油脂作用下更易吸收,黄瓜丝中的丙醇二酸能抑制糖类转化脂肪。不同于油炸春卷,水烙春饼每张仅含80大卡,却能让食客在自主搭配中获得进食乐趣。这种“我的餐桌我做主”的用餐方式,既满足了现代人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又延续了传统饮食文化的精髓。
初春食生葱能通阳祛寒,香菜醒脾开胃,黄瓜清肝明目。肉丝选用猪里脊,脂肪含量控制在5%以下,与蔬菜丝形成3:7的黄金比例。一餐春饼可摄入12种以上营养素,维生素C含量抵得上两个柑橘,膳食纤维相当于200克西蓝花。这种低脂高纤的组合,正是应对“春困”的天然良方。
春饼的家常做法
家住荆河街道的美食达人马先生介绍说,制作春饼是门指尖艺术。和面讲究“三光”:手光、盆光、面光。取高筋面粉与温水以2:1调和,揉至面团如婴儿肌肤般柔滑,覆湿布醒发半小时。揪剂子时需大小均匀,每对剂子间抹香油,擀成直径15厘米的圆片。烙饼时铁锅烧至七成热,无需油渍,面皮在热力作用下自然分层,待出现淡淡焦斑即出锅,趁热揭开便得两张薄如宣纸的饼皮。
土豆切丝后需浸泡去除淀粉,焯水30秒保持脆爽;胡萝卜丝生食最能保留维生素;黄瓜去瓤切丝,码放时撒细盐静置,逼出多余水分;酱肉丝要选梅花肉顺纹切,用甜面酱与黄酒文火慢炒。葱丝需取葱白段斜切45度,泡冰水去除辛辣;荠菜、香菜碎要在上桌前现切,保留翠色与香气。
取温热的饼皮平铺,先抹甜面酱,依次铺上胡萝卜丝、土豆丝、黄瓜丝、葱丝、荠菜、肉丝,最后点缀香菜提味。卷饼时左手虚托,右手轻拢,边卷边收,形成紧实的圆柱。咬破薄如蝉翼的饼皮,各色食材在口中绽放,恰似春风化雨,万物萌发。
这种传承千年的时令美食,封存着大地的馈赠,承载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每一口咬下去的清脆,都是与春天最亲密的对话,让蛰伏一冬的味蕾,在春饼的包裹中次第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