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尘仆仆地推开家门,迎接我的,不是责备的目光,而是母亲温暖的轻柔话语:“咋回事,咋又瘦了。”这句话,瞬间击中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我心中充满了愧疚与自责。
工作繁忙,生活琐碎,一个多月未曾踏进母亲家的门,甚至连一通简单的问候电话都未曾拨出。但母亲,没有半句怨言,只是紧拽着我的手,一边往餐桌前拉,一边冲着厨房里的父亲喊道:“老头儿,二妞来了,赶快端饭。”
坐在餐桌前,母亲那双布满岁月痕迹的手,轻轻地摩挲着我的手背,眼神中充满了疼爱与担忧,轻声说道:“看你瘦的,多吃点儿。”这句话,她已经说了无数次,但每一次听到,我的心都会猛地一颤。
怎么会瘦呢?尽管工作琐碎繁忙,但我旺盛的食欲和“干活越多越能吃”的习惯,始终让我保持着稳定的体重。是不是在母亲的眼里,只要看不到我的一日三餐,就不放心我能吃饱?
在母亲的眼中,我们姐弟几人似乎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永远都是需要她呵护与关爱的孩子。哪怕我们早已成家立业,哪怕我们均已年过半百,但在她的心中,我们永远都需要她的照顾与叮咛。
每当家庭聚餐,母亲总会提前一天外出采买,做好充足的准备;总会提前让父亲写好几凉几热的菜单,用磁铁吸附在冰箱门上。聚餐当天,母亲总会陀螺般在厨房里打转,忙这忙那,走进走出。我们过去帮忙,她总会一边说着“不用,不用,平时你们忙,难得休息一天,我一个人忙活就行了”,一边用胳膊肘推着,将我们撵出厨房。而她,却总是最后一个落座。坐稳后,总是关切地问询我们每一道菜的口感,总是不停地给这个夹块红烧肉,给那个夹个大鸡腿儿,总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多吃点儿”,总会将“多吃点儿”的唠叨声演绎得如影随形,炉火纯青。
听着母亲不厌其烦地劝饭,弟弟忍不住把那个留存心底的笑谈抖搂了出来。
多年前,弟弟外地求学归来,母亲为半年未见的爱子精心炖制了一小盆香气四溢的红烧肉。餐桌上,她满怀爱意地一遍遍劝食,一块接一块地将肉夹至弟弟碗中,直至弟弟吃得胃里翻腾得难以入睡,并且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每当提及“红烧肉”这道菜名,弟弟便会产生条件反射般的不适感,仿佛那段温馨的“肉海战术”仍历历在目。
岁月如梭,光阴荏苒。母亲的唠叨依旧,那一声声“多吃点儿”,已经成为我们心中最温暖的记忆。它见证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也让我们更加珍惜与母亲相处的每一刻。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母爱如同一道咒语,永远守护着我们。它让我们感受到无尽的温暖与关爱,让我们在疲惫与迷茫中找到前进的方向。而那一声声“多吃点儿”,就是母爱最真挚的表达,是世界上最动听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