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荆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读秦晖《秦汉史讲义》
~~~
~~~—— 读胡慎之《恰如其分的孤独》
~~~—— 读《昨非录》有感
2025年03月13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晚清士大夫袁昶的精神成长史
—— 读《昨非录》有感

  《昨非录》是陆春祥以现代视角解读晚清士大夫袁昶日记的佳作,也是其笔记新说系列中的重要一部。陆春祥凭借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特的文学笔触,将袁昶的日记片段与现代思想相结合,勾勒出一位传统士大夫在时代浪潮中的精神成长历程。这部作品不仅重现了袁昶的内心世界,更向读者展示了一种跨越时空的精神探索与自我反思的力量。

  袁昶,字爽秋,浙江桐庐人,晚清重臣,与徐用仪、许景澄等人并称“庚子五大臣”。他不仅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还是同光体诗的杰出代表。从1867年开始,袁昶坚持写日记三十余年,从未间断。他的日记并非单纯记事,而是用于砥砺自己求知问学、克己慎思、迁善改过。袁昶在日记中日日反思、时时自省,展现出他对自我行为的不懈追求。这种自省不仅是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更是一种对传统士大夫精神的重塑与再造。陆春祥通过对袁昶日记的细致剖析,揭示了士大夫在面对时代变革时的困惑与追寻,以及他们在个人信仰与社会责任之间努力寻求平衡的艰难历程。

  《昨非录》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袁昶的日记本身。陆春祥以清晰的语言勾勒出日记的主要内容,同时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文本既富有历史感,又充满现实意义。例如,袁昶在日记中写道:“今悔昨失,夕觉晓非。”陆春祥将其解读为一种对过往的审视和对未来的期许,这种古今结合的叙述技巧不仅让读者读懂袁昶的内心世界,也促使读者进行更深层的思考。陆春祥在叙述中展现出的文学敏感与深刻洞察,使得《昨非录》兼具文艺性与学术价值。

  这本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袁昶的自律和善于反思,他在日记里写道:“每日仍定常课八条,曰办公,曰对客,曰检阅案卷,曰读书,曰早晚不拘何时,闭目静坐四刻,数息百入,曰作字,曰课子,曰圈阅《经世文编》,未必力能一一做遍,则先务默坐澄心,存养真宰为主。”随着他的知名度越高,来访的客人也多,但工作与读书、编书、练书法等,他一样不落而且还是有条不紊,齐头并进。当然他会因工作太忙而感到能力不足,但也总会及时反省,以静制动,以简驱繁,让我更加佩服。

  书中,袁昶的形象是立体而复杂的。他既渴望传承传统,又追求变革,这种矛盾彰显出士大夫在历史潮流推移时的无奈与执着。陆春祥巧妙地将古文与现代解读相结合,让读者感受到古今文化的碰撞与交流。通过袁昶的故事,我们不仅了解到他的人生轨迹如何伴随着历史波涛起伏,更看到了传统士大夫情怀与新兴思想的交织。他生于动荡,历经变革,其日记的书写成为他与自我的对话与探索,亦是他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与批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综合
   第4版:城事
   第5版:天下
   第6版:话题
   第7版:荆泉
   第8版:广告
追所从来 知所用力
至乐无如读书
找寻内心的自洽
晚清士大夫袁昶的精神成长史
滕州日报荆泉7晚清士大夫袁昶的精神成长史 2025-03-13 2 2025年03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