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荆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7
~~~
~~~
~~~ 满俊杰(滕州二中高二23班)
~~~ 高子清(滕州三中)
~~~ 姜蘅芮(滕州一中高二6班)
~~~ 徐瑞晨(滕南中学初三15班)
2025年03月15日 星期六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之路漫漫
高子清(滕州三中)

  一个民族要传承和发展,离不开文化为其根源;一个国家要繁荣和昌盛,离不开文化为其根基。中华文化一脉相传,千年文明早已镌刻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中,流淌其血液里。我们应以文化为根,传承为脉,根脉相通,以创新为雨露润泽枝茎,中华文化这棵大树才能枝繁叶茂,欣欣向荣;中华民族才能更自信地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灵鹿踏着古老的歌谣而来,舞女衣袖飘动,摇曳生姿,九色祥云流光溢彩,低眉垂目的古佛宝相庄严……正如冯老所言:岁月失语,惟石能言。流逝的历史寂静无声,似乎一切都被尘埃裹挟而去,但刻在石头上的一切,不会被湮没于时间洪流当中。它们承担着一个民族独特的情感寄托,更有着珍贵的文化力量。古老敦煌的石窟壁画,跃动的九色中闪着千余年的光辉。可璀璨如敦煌壁画,跳跃流动的七彩中也不可避免地掺上风沙灰土之色。幸有一代又一代敦煌文化传承者的珍视与保护,古老敦煌文化又重现生机。无论是“敦煌的女儿”樊锦诗一生择一事,一世献芳华于敦煌;还是“敦煌的守护神”常书鸿,保护敦煌美学,在敦煌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成为了可堪称“神”的凡人。文化传承的火炬在他们手中传递,永存于中华儿女心间。

  让创新的甘露洗刷文化所蒙之尘埃,留住美丽的敦煌。照片会褪色,画卷会老化,万物在强大的时间面前都如此脆弱。显然,如何留住敦煌,是个刻不容缓的难题。新技术的发展让敦煌保护者看到了新曙光。数字虚拟发展迅速,为何不能用它来使古老的敦煌实现永存呢?就这样,三危山下,宕泉河谷,石窟里搬进了现代计算机设备。先是一墙壁画,一尊佛像,一卷佛经,再是满层画绘,整个敦煌,都搬进了一个数字世界。至今,敦煌已有二百多个洞窟实现高度数字化。当我们打开手机,遥远在千里之外的敦煌石窟便可近在咫尺。飞天舞女,金光古佛,珍贵佛经,在此,他们永远鲜活,永远生机,永远美丽。

  中华民族漫漫文化传承之路,也早已越过河西走廊蔽天的黄沙,翻过古老敦煌百间石窟,在创新的推动下,延至无穷无尽的远方。   (指导教师 张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综合
   第4版:城事
   第5版:天下
   第6版:周末
   第7版:荆泉
   第8版:广告
7
荆泉
哪吒:一个文化符号的现代解读
文化之路漫漫
阅读《围城》让我成长
成功的密码
滕州日报荆泉7文化之路漫漫 2025-03-15 2 2025年03月1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