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书柜,摆放着一本钱钟书的《围城》,这是母亲收藏的书籍,年少时,经常看见母亲捧书阅读。虽然那时我还不能理解文学作品的吸引力,但从母亲忘我入神的阅读中,我能感觉到这部作品一定很精彩。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小学高年级时,我开始阅读《围城》,在母亲的引导下,发现此书给我带来很多知识,增强了我的文学鉴赏能力,也让我的写作水平得以提高。
幽默是《围城》的突出艺术风格,贯穿了整本书的所有章节,使全文的语言风格和故事情节更加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诙谐的表达,可以使对人物的刻画更加到位、深入,令读者从中体验美妙的艺术享受,同时又给人很多启发和深思。
虽然现代文学作品非常多,而且长篇小说中饱含幽默讽刺的佳作也非常丰厚,但《围城》绝对堪称经典之作。其中,在幽默与讽刺的助力下,会让读者在这一部作品中看到很多现实的影子,比如作者自身的生活,就能让当代读者远观到一个世纪之前知识分子的学业、爱情和职业等人生风景。在享受阅读的同时,也体会到故事主人公的抗争与无奈。
讽刺的艺术形式,通常体现出作者对某种现象或人性丑态的蔑视态度,属于尖锐的社会批评模式,但《围城》中的批评与讽刺,并不刺骨,而是作为对人物完美刻画的神来之笔,以艺术形式表现出人物特点,从而让这部作品更加具有可读性,也让读者有了更多去欣赏这部作品的欲望。
幽默贴切的语言,让人物和故事更加立体。比如为了展现主人公方鸿渐这个知识分子形象的独特性,用非常形象生动又幽默讽刺的语言,把方鸿渐打造为一个学业无成的留学生,为了回国后能给岳父和父亲有个完美交代,于是花钱购买了一个假的博士文凭。这样的人物背景设置,让读者看到一个知识分子人性中的诸多弱点,同时也表现了传统教育观念之下,知识分子虽然不满,但无法抗争,只能以欺骗的荒唐方式对现实进行妥协。又如对唐晓芙,为了表现她性格的独特性,同样采用了讽刺幽默的手法。作者的幽默手法是贯穿全文的,可谓讽刺幽默无处不在,且又恰到好处,把每个人物的特点和个性展现得更加淋漓。
《围城》不仅有大量的幽默语言和讽刺情节,同时也植入了大量的生动比喻,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进一步加强了作品的文学价值和特色内涵。细心品读可以发现,《围城》中运用的比喻非常多,比喻把更多故事和人物形象化,可以帮读者更好理解情节的内涵,使故事精华得到全面释放,也让整部小说的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梳理发现,书中的比喻主要是通过两个形式出现的:一个是以具体事物为形象进行比喻;还有一个是抽象的心理活动或抽象的事物来进行比喻。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具象和抽象结合起来使用,提升了作品的质量和看点。大量精准的比喻,考验的是作者的文字功力。比如第一章描写晚霞的经典句子:“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阳晚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把自然景观进行拟人化,非常生动有趣,放在这里贴切自然。比喻的运用,把事物进行形象化和立体化,可以更好加强读者对小说情境的理解。
著名书评家夏志清先生曾这样评价,《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于我而言,通过阅读《围城》,对经典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有了更多、更深、更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