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荆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3月21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月攘一鸡”者戒
王厚明

  “月攘一鸡”出自《孟子·滕文公下》,“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讲的是很令人回味的一则寓言:有一人,每日偷窃其邻居之鸡。有人告知他:“这不是君子做的事。”这人说:“那让我减少些吧,每月偷一只鸡,待到明年便不再偷了。”

  这则故事的背景是宋国有一种不合理的税收,宋大夫戴盈之也知道不合理,表示暂时把税收减轻一些,等来年再废除。孟子便对戴盈之讲了“月攘一鸡”的故事,最后亮明态度:“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明知行为非正义,就应立即停止,何必等到来年呢?

  清代魏源在《读书吟示儿耆》说:“月攘一鸡待来年,年复一年头雪白;得掷且掷即今日,人生百岁驹过隙。”指出人生短暂,光阴易逝,对待错误要今日改、马上办,而不能像“月攘一鸡”一样避重就轻、延续错责。回顾历史,“月攘一鸡”的例子并不鲜见。北宋年间,黄河屡屡决堤,工部官员却以“岁修一丈”敷衍塞责。苏轼巡查河工时,见役夫以芦秆填补堤基,愤然题壁:“千金之堤,溃于寸荻。”生活中一些抽烟的瘾君子意欲戒烟时誓言满满:每天少抽一根,慢慢就戒了。这种明知不对,却又不下决心彻底改正,以减少数量、拉长时间继续“从前的故事”,实际上是抱守坚持错误、以拖代改的敷衍态度,最终只能是误事害己。

  西晋时周处力大善骑射,但性格粗暴,乡亲们把他和“南山猛虎”“长桥下蛟”并称为“三害”。当周处三天三夜之后杀了猛虎、斩了蛟龙回来,听闻乡亲们误以为他死了而庆贺,才知道自己如此招人痛恨,就想痛改前非,却心怀顾虑“欲自修而年已蹉跎,恐将无及”。陆云这样勉励他:“古人贵朝闻夕改,君前途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周处“遂励志好学”“志存义烈”,成为了一个有才有义、屡建奇功的名将。古人云:“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人人都会犯错误,只要能改正,从来都不会晚。不论是朝过夕改还是夕过朝改,只要从善如流,知错真改,都是值得肯定的,也与“月攘一鸡”知错而虚改的表现有着本质区别。

  《史记·田儋列传》:“蝮螫手则斩手﹐螫足则斩足。何者?为害于身也。”强调的是,当危害即将来临的紧要关头,必须要有当机立断、敢于割舍的勇气,切不可迟疑、姑息,如“月攘一鸡”一样拖泥带水只会带来更多麻烦。人生其实是一个“断舍离”的过程,要摒弃“月攘一鸡”的优柔寡断,把“不必需、不合适、不舒适”的东西果断舍弃,哪怕会有损失和阵痛。及时斩仓出局,以猛药去疴、壮士断腕的决心纠错除险,才能走向凤凰涅槃的新生。

  千年时光流转,“月攘一鸡”的典故依然如明镜高悬,映照出人性中自我麻痹的痼疾:明知其非而缓改之,不过是给拖延披上改良的外衣。唯有以雷厉风行的决心破除渐进迷思,才能真正挣脱自我麻醉的泥沼。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综合
   第4版:城事
   第5版:天下
   第6版:文体
   第7版:荆泉
   第8版:公益广告
况钟宴厅除害
“月攘一鸡”者戒
李清照有个很“横”的父亲
《隆中对》真的“先天不足”吗?
滕州日报荆泉7“月攘一鸡”者戒 2025-03-21 2 2025年03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