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太阳暖暖地照着,驱走了纠缠了一个冬天的寒风,大地上到处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金灿灿的油菜花遍地流金,预示着大地的丰收与富足。麦苗已经开始返青,发出咯吱咯吱拔节的声音,一片片恢复了活力的叶子,像一支支墨绿色的玉簪,插满了大地。麦苗中间偶尔夹杂着几棵娇滴滴的荠菜,散发着清新的味道,一两朵洁白的小花儿,闪着妩媚动人的光彩。
麦田边有几棵白杨树,高大挺拔,长长的枝条上散发着绿萌萌的春意。树梢上,芽尖在春风中悄悄绽开,冒出了红彤彤的花朵。这些杨花密密麻麻的,带着白色的绒毛,挂在空中,像一个个小鞭炮,像一根根子粒饱满的小谷穗,更像一个巨大的熟透的桑椹。它们在春风中摇曳着,散发淡淡的芳香,把坚挺的白杨树装扮得更加俏丽。
其实,杨花是最不应该叫做花的花朵,它没有油菜的炫目的色彩,没茉莉花那样醉人的芳香,更没有玫瑰花那般娇艳的姿容。它的花只有米粒般大小,殷红殷红的,千万颗花朵儿组成一个长长的花穗,悬挂在枝头,人们才知道它的盛开。它们都很普通,普通得没有人会注意它的存在,就像一个个普通的老农,永远躲在乡村最僻静的角落里,默默地开放,默默地凋零。杨花生命期也很短,也没有耀眼的果实,但是仍然顽强地在冰雪中孕育着,在春天里绽放。
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欢呼雀跃地在田间奔跑着,寻找着散落在麦苗里的杨花。有时候,我们也会找来竹竿,捆上镰刀,从高高的杨树上削下几枝开满杨花的枝条。杨花的花柄上带着黄色的苞片,还有几滴亮晶晶的花蜜,黏黏的,苦中带着甜。我们把杨花摘下来,它们柔柔的,软软的,一会儿就摘了小半篮子。
我们把杨花放进水中,摘掉花柄上的苞片,洗掉上面的灰尘,再放进锅里焯一会儿,去掉它的苦涩。点燃灶膛,铁锅里放进大大的豆油和葱花儿爆出香味,加一点清水,放入切碎的杨花和捣碎的花生、黄豆,煮上十几分钟光景,锅里就飘出了扑鼻的香味儿。我们把煮熟的食物称作“菜豆腐”,散发着田野、泥土和阳光的味道,鲜鲜嫩嫩,吃上一口,仿佛就把整个春天都咽进肚里了,真是有一种说不出的鲜美。有时候,我们还把焯好的杨花和鸡蛋炒在一起,多加些辣椒粉,用煎饼卷起来,热乎乎地吃下去,大快朵颐,满头大汗,十分下饭。
杨花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很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它和榆钱、槐花一样,被誉为人间最美的野味儿。在每年的春天里,我们都要去田野里采一些来,品尝一下春天给我们带来的这一份珍贵的礼物。
在以前,每年的春天,是青黄不接的时节,人们就靠杨花、榆钱甚至是树皮、树叶充饥,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这小小的杨花里,承载着我们多少辛酸的记忆。我们常常去品一品杨花的味道,不仅仅是尝鲜,更重要的是对那一段生活的怀念。